倪海厦治疗癫痫处方-癫疯 针灸 倪海厦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九七)
伤寒论第81条辨:凡用栀子豉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
什么叫旧微溏?就是病人平素大便都有一点点溏薄的意思。
原文解释:凡是使用栀子豉汤,若平素病人大便稀溏的,应禁止使用。
这个病人本来常常下利,大便比较溏,也就是说,这个病人肠胃本来就虚寒,就不要给病人吃栀子豉汤。栀子和豆豉本来就偏寒凉,病人本来就是寒凉的体质,这个时候就不要给他吃这个栀子豉汤,吃下去的话,可能下利会更厉害。
遇到这种寒湿的病人,再开寒凉的药,寒湿会下陷下去,跑到更深的地方。病人就会越来越虚。大部份这种症状的时候,加点干姜进去,或加白术去里湿,加茯苓让湿从小便排掉,加在栀子豆豉汤里面无所谓。
所以中医在看病的时候,是以寒热为主,后面还有一些情形很特殊,有的病人上焦很热,,摸脉又很细很沉,下面是冷的,小便是白的,处方的开法,如何让热药往下走,寒药往上走,这就是开处方的技巧。
伤寒论第90条辨: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向润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振振欲擗地:身体震颤,站立不稳,欲扑倒于地。
原文解释:太阳病,经用发汗,汗出而病未除,病人仍然发热,心慌,头晕目眩,全身肌肉跳动,身体震颤摇晃,站立不稳,像要跌倒,这是肾阳虚弱、水饮泛滥而致,用真武汤主治。
这条辨讲的是病人本身就是素虚,医生不知道,桂枝汤一下去,发了汗,病没有好,造成病人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润动。发汗的药吃到胃里面去的时候,所有发出来的力量,肠胃脏腑都会动,动的时候,肾脏和三焦的水全部往外走去发汗,这是很好正常人的体格。
但是如果病人素虚的,里面寒湿很盛的人,汗一发掉以后,病证没有解,成为寒湿兼有发热,这发热不是伤风感冒的热,是虚热。发汗就是刺激免疫系统让它发出来。所以,一发汗的时候,脏腑的能源通通跑到外面了,里面是空的。
但是,还有一部份的水在底下,没有完全发掉,这时候就会出现心下悸,水要往上走,就是寒在里面。发汗后胃阳功能没有了,水没有办法化掉,水就动悸在这边。
头眩,为什么会昏眩?因为水在中膈,就像苓桂术甘汤证一样昏眩。振振欲擗地者,就是头重脚轻的现象。为什么?人身上有阴有阳,阳虚就是比正常的阳少很多的时候,“阳”本身性很轻,“阴”比较重。
阴阳混在一起才能停在中膈下膈,一发汗,阴阳分开来,阳就往上冲,冲上去的阳,中医就叫作浮阳。头会很重,阳气在上面下不来了,这种症状大多是少阴证。
少阴讲的是肾,肾虚的人就可以看到,平常如果不注意到肾虚,或者不知道,一发汗就有这现象。万一吃了发表的药,吃完以后病人有头重脚轻的感觉,又心下悸。常常昏昏沉沉的,这是真武汤证。
为什么身润动?本来身体虚就是津液不足的现象,筋和肌肉是靠津液来滋养的,津液不够就会润动跳动。
真武汤与苓桂术甘汤这两个汤剂,都可以治疗晕眩,那么,这两个汤剂的差异在哪里?
苓桂术甘汤是治疗中焦的水饮,也就是胸膈这个地方被水饮堵到了。桂枝是通冲脉,还能降逆,所以,奔豚的时候,会用桂枝加桂。气往上冲,桂枝可以把上冲的气压下来,再加上白术,茯苓,把湿排掉。苓桂术甘汤是治疗中膈的水饮。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三四)
伤寒论第30条辨原文:“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
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
"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风,大则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证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燥,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病人的症状像桂枝汤症,按照桂枝汤症的治法进行治疗,结果反而病情加剧,出现四肢冰冷、咽喉干燥、两小腿肌肉拘急疼痛,甚至出现谵语等症,老师预测到了病人半夜手足应当温暖,两腿应当舒展,病情后来的发展果然如老师说的那样,这是怎么知道的呢?
病人寸口脉搏浮而大,浮是感受风邪,大是虚的表现,感受风邪就会产生轻微发热,正气虚弱就会出现两小腿肌肉拘挛疼痛。虽然症状很像桂枝汤症,其实不是桂枝汤症,而是太阳中风兼阴阳两虚症。
因此,在治疗上必须用桂枝汤加附子以温经发汗。但是医生却反而单用桂枝汤发汗,导致汗出亡阳,并兼阴液亏虚,从而有四肢冰冷、咽喉干燥、烦躁等症状出现。
治疗先给予甘草干姜汤,服药后阳气于半夜恢复,两腿就由厥冷转温暖,而两小腿肌肉拘挛疼痛尚未解除,于是再给予芍药甘草汤,服药后,阴液得复,两脚则可自由伸展了。
如果误用汗法伤阴,导致阳明燥屎内结,就会出现谵语、心中烦乱不安等症,应当用承气汤攻下里实,服药后大便微见溏泻的,为燥屎得去,谵语等症则会停止,疾病即可痊愈。
伤寒论第31条辨: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太阳病,项背部拘紧不柔和,不能自如俯仰,且无汗畏风的,用葛根汤主治。
太阳病,我们刚开始就学过了,分为三种,第一、太阳中风,第二、太阳伤寒,第三、太阳温病,第一个太阳中风我们已经讲过了,用桂枝汤,第二个太阳伤寒是麻黄汤,我们后面会讲。
这一节来讲太阳温病,关于太阳病的这三个证形,前面早就预告了,这个太阳温病是葛根汤,这个葛根汤的症状就项背很不舒服,俯仰的时候总是感觉不是很顺畅,没有汗,怕风吹,简单的讲就是发热、恶寒、恶风、无汗、项背拘急。
当中风的时候,恰逢汗流很多,津液都伤掉了,就变成葛根汤证了。所以葛根汤可以说是温病的方子,因为只有南方比较热,才会大量流汗,津液才会伤到,这时候感冒的话,项背强几几。
人背后是太阳经,几几像鸟羽毛竖起来,背后太阳经整个冰冷的,可以刮痧,或用葛根汤就可以了,葛根汤的症状就是无汗,恶风,因为是中风,所以风吹的很难过。或是用桂枝汤,桂枝汤加一些麻黄再加葛根,称之为葛根汤,这时候重用葛根。
在临床上常见的就是小孩,因为小孩喜欢动,如果小孩不想动了,安安静静的,可能就是小孩生病了。由于小孩子喜欢动,所以,常常会流很多汗,在流汗的时候得的感冒,也就是在流汗的时候,毛孔是打开的,这个时候被风邪或者是寒邪侵入得到的感冒,象这种基本上都是葛根汤证。
所谓的疫病,这个疫来自于劳役的役,在古时候,都是靠苦力劳动来生活,所以人们在冬天干苦力,出了很多汗,结果被寒邪所侵,冬伤于寒,在第二的夏至以前病邪就会发出来,这个就叫温病,葛根汤是治疗温病最好的一个处方。
我们人处在天地之间,受天地之气的影响,在节令正气得的病是不会传染的,冬行春令的时候就会有疫病出现,疫病是会传染的,例如像今年的新冠肺炎。不管疫病有多严重,夏至过后就不会再有了。
倪海厦是如何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的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
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 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2-8min2
再来呢,诸位看,血痹呢,阴阳俱微,阴脉讲的是什么?尺脉,阳脉呢?讲的是寸脉,脉都统统变得很小,血痹,哦,这是虚症麻,哦,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哦,外症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呢?就是把灸甘草,桂枝汤把灸甘草拿掉,变成黄芪就好啦,那黄芪跟灸甘草,跟甘草本来就长的很像,哦,两个长的很像,那这里不用甘草,用黄芪,就是黄芪桂枝五物汤。差异呢,因为黄芪呢走表,哦,走表,所以皮肤麻木不仁的时候,只要病人有出现麻木不仁皮肤的时候,哦,大家都可以想到要用黄芪,哦,黄芪五物汤的来源就是这样。那这个黄芪三钱哪,芍药,桂枝,这个黄芪五物汤里面呢?还有个地方,就是要重用生姜,哦,重用生姜,因为生姜呢,这个我们这边讲哦,这里会重用生姜的原因就是因为“关上微”,关脉指的是胃脉,那胃脉比较微弱的时候,代表说胃里面比较寒湿,水份比较多,所以生姜加重,那你要不要记它......生姜?以后开了黄芪五物汤的时候,把生姜加重?不需要。
所以说,诸位呢一定要了解药性,这样的话你临症看到病人的时候,你马上自然直觉就要想到要这样子做,不用说去背很多东西,哦,所以很多东西你不要去背,要体会最重要,哦,体会。这样子你随时开个处方出来,为一个病人设计一个处方,哦,就不会有任何的错误
倪海厦伤寒杂病论心法笔记(五十)
倪师双手摸着病人的右手,右手摸手背,左手摸手心。
倪师:还好,(随后又摸了一下病人的额头)都还好,手比较凉一点点。(起身走向黑板)
倪师:诸位,知道他为什么十二点钟开始。(全身酸痛)我们先开处方给他。
麻黄两钱,杏仁两钱,麻黄用多少钱,杏仁就用多少钱,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然后,炙甘草五钱,生姜三片,大枣十二枚,炙甘草,生姜,红枣用多一点,就是补充他肠胃的津液,麻黄,杏仁,桂枝,炙甘草,就是麻黄汤,桂枝,白芍,生姜,炙甘草,大枣就是桂枝汤,这就是麻桂各半汤,剂量上的时候,病人有汗,津液受伤很多,所以,我们把麻黄用少一点,桂枝用多一点,桂枝用三,白芍用三,等量的时候,一个让动脉血管加速循环,一个让静脉血管加速循环,病人就会再出一次汗,把里面的风寒病毒去掉。
麻黄杏仁加进去,等量的时候,这个麻黄汤发出来的汗,肺里面的汗,就是他热里面的汗,高热,体温会发烧的来源在肺上面。所以,这么多年来,风寒在他的身体里面从来没有跑掉过,一直在那个地方,我们用麻黄发的时候,用杏仁把津液再补充回来,这样的话,只能让病汗出去,正常的津液会回头,就不会有问题。这就是处方的方剂的剂量和处方的定义,麻黄桂枝可以用在一起。
吃下去的时候,全身会冒微汗,这是我预测的,微微的汗,因为桂枝二麻黄一就会走表,但是微微的汗,与他现在流的汗不一样,他现在流的汗叫做病汗,全身发出来微微的汗,就是过去的风寒往外走,(炙甘草,生姜、大枣)这个把他的肠胃津液补足,就再也不会有大便的问题。
他现在已经两三天没有大便了,他小便有点黄,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稍微加一点点大黄,这个大黄的剂量不能加多,大黄用一钱半。桂枝汤加大黄,因为在我们发汗的时候,很怕燥矢,宿便产生的沼气会往上冲,病人头会晕,人会感到不适,少量的用大黄就是顺便把沼气排掉。但是,当我们在解表的时候,是不可以下,这是伤寒论的原则。
如果像得了麻黄汤证,麻黄汤在表证,皮肤上面,肺主皮毛,就在肺上面,一攻下,你没有开小青龙,大青龙,攻下,开承气汤,表邪会下陷,表邪下陷到胸腔,就是心下痞,就在胸胁这个地方,就产生了甘遂半夏汤证,如果在肋间的积水的话,就产生了十枣汤证,还有以后陷胸汤,小陷胸汤,大陷胸汤,都是被误下造成的。
为什么伤寒论要讲这些,除了提醒医生,病人有表证的时候,不可以攻里,还有一个,病人并不晓得要攻里,病人也不知道,刚好得了作风感冒,这时候,肚子还饿,胃气还在里面,看到有桌上有便当,很好,又把便当吃掉,结果便当是坏掉的便当,坏掉的便当吃下去,有了伤寒表证,又上吐下泻,自然而然被攻下了,不是被误下,而是被环境所造成的。所以,一定要知道补救他的方式。这是我们当医生要注意的事情。
倪师:(对患者)你先吃吃看,好不好。
刘力红:现在就要用大黄吗?
倪师:现在就要用一点点大黄,因为他已经两三天没大便了吗?
患者:昨天倒是解了。
倪师:解的多不多?
患者:解了来还可以。
倪师:昨天解一点
患者:唉,昨天解,今天没反应了。
倪师:小便比较黄?是什么颜色的黄?
患者:如果喝水喝多了,老解便,它就慢慢变成清的。
倪师:(对刘力红)还是用一点,没关系,因为我们用解表,桂枝汤加大黄是经方里面的处方,就是万一病人有宿便在里面,还没有完全清出来,有伤寒表证,可以两个一起用。但是,绝对不可以用单味的攻下。单用小承气,大承气,调胃承气,是不可以用。用在桂枝汤或者麻黄汤里加,是可以,没有问题。
倪师:(对病人)好吧,你吃吃看。
患者:谢谢你
倪师:这个吃下去,如果对的话,你胃口会打开,我们怎么知道好了,很简单,如果你现在吃,今天中午,如果你下午吃,晚上吃,明天中午,忽然胃口大开,中午的时候胃气回复,你就好了。烧也退了,可以回家了,不用住院了。看到什么都想吃,你就好了。
患者:好,谢谢!
倪师:但是,你刚恢复的时候,不要乱吃,什么大排挡,烧烤,从头吃到尾,那不行的呵。吃一点比较清淡一点的东西,蛋都不要吃。你给学生们摸摸你的脉。
患者:好。(同学们开始摸脉)
倪师:你们摸他的脉,轻轻摸到皮肤上就有脉,病还在表,摸到皮肤上有脉,脉是浮脉,什么是皮肤,皮肤主肺,他的伤寒还在肺里面,那么多年来的风寒还在肺里面,没有进去。有浮脉就可以解表,如果病人大渴,非常的渴,不断地喝水,还有便秘,解表就要小心了,因为代表津液不够,你要先补充他的津液再去解表。
所以:遇到大渴,肺里的津液不够的时候,让病人多吃一点水梨,水梨色白入肺,吃了水梨,然后再去发汗,同样的桂枝汤啊麻黄汤下去,因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刘力红:就没有完全用桂麻各半的,解表会不会有效?
倪师:解表会有效,就算没有桂麻各半的话,这个麻黄汤就可以把肺里面的风寒去掉,这个桂枝汤是把肌肉里面的风寒去掉,他肌肉痛,关节痛,如果只用麻黄汤,只发肺里面的津液,关节四肢还是会痛,肌肉痛的话还在里面,肺里面的风寒造成他忽冷忽热啊,他很冷,就要靠麻黄和杏仁,觉得很热,就要靠桂枝白芍。
下面整理一下这个怕冷又怕热的方子:
麻黄两钱,杏仁两钱,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炙甘草五钱,生姜三片,大枣十二枚,有便秘加少量大黄一钱半。六碗水煮成两碗水,因为是发汗,用大火煮。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