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治疗癫痫-淮南治疗脑瘫医院
古文中的养生诗句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诗句吧,诗句节奏上鲜明有序,音谐韵美。那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古文中的养生诗句,欢迎大家分享。
古文中的'养生诗句
一、人年五十者,精力将衰,大法当二十日一次施泄。——元·王珪《泰定养生主论》
二、若邪盛为害,则乘元气未动,与之背城而一决,勿使后世生悔,此神而明之之术也。——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
三、人勤于体者,神不外驰,可以集神;人勤于智,精不外移,可以摄精。——清·梁章钜《退庵随笔》
四、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晋·皇甫谧《帝王世纪》
五、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六、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清·王世雄《随息居饮食谱》
七、涌泉二穴,精气所生之地,寝时宜擦千遍。——清·尤乘《寿世青编》
八、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明·高濂《尊生八笺》
九、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元·朱震亨《丹溪心法》
十、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十一、要长寿,读书花月随前后。——《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十二、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宋·蒲虔贯《养生要录》
十三、夜卧早起三月春,缓形无努志逆生。——南朝梁·陶宏景《养性延命录》
十四、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陆地仙。——明·胡文焕《养心要语》
十五、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晋·葛洪《抱朴子》
十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
十七、纵欲戕生,古今同慨。——清·梁章钜《退庵随笔》
十八、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亡随至。——明·高濂《尊生八笺》
十九、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晋·葛洪《抱朴子》
二十、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宋·陈直《养老奉亲书》
二十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二十二、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清·刘承干《嘉业堂丛书》
二十三、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二十四、养心莫善于寡欲。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明·万全《养生四要》
二十五、腰腹下至足胫欲得常温,胸上至头欲得稍凉。——宋·蒲虔贯《养生要录》
二十六、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二十七、养生者,心欲求寐愈难。——清·曹廷栋《老老恒言》
二十八、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元·罗天益《卫生宝鉴》
二十九、养生贵养气,养气贵养心,养心贵寡欲。——明·王文禄《医先》
三十、心要常操,身要常劳。——明·吕坤《呻吟语》
三十一、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明·万全《养生四要》
三十二、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明·龚廷贤寿世保元》
三十三、夏为蕃(草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元·邱处机《摄生消息论》
三十四、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明·龚廷贤《寿世保元》
三十五、邪与正相伤,欲与性相害,不可两立。——西汉·刘安等《淮南子》
三十六、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唐·张湛《养生要集》
三十七、一身之气,皆随四时五运六气兴衰,而无相反矣。——金元·刘完素《素问玄机病原式》
三十八、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宋·蒲虔贯《养生要录》
三十九、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四十、形生愚智,天也;强弱寿夭,人也;天道自然,人道自己。——南朝·梁·陶宏景《养性延命录》
四十一、养生以不伤为本。——《仙经》
四十二、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
四十三、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清·吴瑭《温病条辨》
四十四、我命在我,不在天。——《仙经》
四十五、喜怒衰乐之发……可节而不可止也,节之而顺,止之而乱。——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四十六、卧欲侧而曲膝,益气力。——宋·蒲虔贯《宝生要录》
四十七、嗜欲使人气*,好憎使人精劳。——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四十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四十九、体欲常逸,食须常少。劳无至极,食无过饱。——明·王蔡《修真秘要》
五十、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南朝·梁·陶宏景《养性延命录》
五十一、天者阳之宗,地者阴之属。阳者生之本,阴者之基。——东汉·华佗《中藏经》
五十二、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明·王文禄《医先》
五十三、食不语,寝不言。——春秋战国·孔丘《论语》
五十四、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西汉·刘安等《淮南子》
五十五、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五十六、善摄生者,先除欲念。——明·陈继儒《食色绅言》
五十七、食莫若无饱,思莫若勿致。——春秋·托名管仲《管子》
五十八、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明·龚廷贤《寿世保元》
五十九、食毕,饮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脐。——明·郑宣《昨非庵日纂》
六十、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六十一、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明·张景岳《景岳全书》
六十二、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六十三、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清·程杏轩《医述》
六十四、食欲少而数,不欲顿多难消,常如饱中饥,饥中饱。——南朝·梁·陶宏景《养性延命录》
六十五、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明·吕坤《呻吟语》
六十六、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明·吕坤呻吟语》
六十七、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南朝·梁·陶宏景养性延命录》
六十八、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乱。——战国·韩非《韩非子》
六十九、生身以养寿为先,养身以却病为急。——明·高濂《尊生八笺》
七十、男贵寡欲养精,女贵平心养血。——明·万全《广嗣纪要》
有关养生的诗句问候语
1、冬季干燥易上火,美食帮你巧顺气;山楂化食消积忙,生吃泡水两相宜;啤酒改变坏情绪,适量喝点会有益;玫瑰润肤安神妙,沏茶几瓣别忘掉。愿快乐安康!
2、春季吃得要清淡,体内积热要防范,绿豆赤豆酸梅汤,蔬菜水果加绿茶,大辛之品皆应避,化火变疮危害大,饮食养生加锻炼,保持开心身体强!
3、春季天气多变,特奉养生密涵:勿中“懒惰”剧毒,加强自身锻炼;凝聚“果疏”精华,保养脾胃康健;防止“寒流”侵袭,衣物在身不单。祝你健康平安。
4、冬去春来,季节变化,乍暖还寒,最难将息,养生贴士,关怀送礼:春捂秋冻,勿忙减衣,预防流感,加强锻炼,增加免疫,祝你健康,幸福如意,春天快乐。
5、阵阵春寒仍料峭,衣服不能穿很少,千万小心别感冒,早睡早起伸懒腰,多多锻炼健康保,二月春光多么好,踏春赏景心情妙,快乐天天开口笑!
6、冬季养生有好茶,如何选择有门道;大枣陈皮太子参,煎汤取汁养胃佳;玫瑰茉莉配冰糖,疏肝理气就靠它;薄荷红茶沸水泡,风热感冒全赶跑。愿快乐安康!
7、冬季养生有秘方,分享给你记心上;冰糖燕窝大米粥,滋阴润肺效果好;萝卜胡椒生姜片,煎汤止咳是良方;晨起一碗热豆浆,健脾清热功效强。愿快乐安康!
8、冬季养生正当时,赠你御寒饮食方;适当增加蛋白质,每天二两鱼禽肉;饭前喝碗热粥汤,杂粮红枣有营养;零食首选是坚果,原味一小把最佳。愿快乐安康!
9、寒风呼啸重保健,情浓关怀送身旁;头暖腰暖别受凉,中午开窗通风棒;冷水洗脸强免疫,温水漱口护齿忙;萝卜蜂蜜煲靓汤,生津润肺是良方。愿快乐安康!
10、贴心分享小妙招,帮你冬天不感冒;限制糖类摄取量,新鲜果蔬多吃好;坚持运动别犯懒,慢跑登山健身操;调味多放葱姜蒜,常喝温水是关键。愿快乐安康!
11、冬季养生有秘诀,状元美食送给你;鲈鱼富含蛋白质,清蒸鲜美最适宜;莲藕清心安神忙,黑白木耳搭进去;花生最好配红枣,补脾益血功效高。愿快乐安康!
12、寒冷冬季脂肪聚,低卡时蔬来帮你;增强饱足卷心菜,清炒护肤味道妙;消积化滞白萝卜,晚餐煮汤功效高;超低热量西兰花,凉拌瘦腹就靠它。愿快乐安康!
13、冬季养生有门道,多吃根菜是良方;冬笋解腻是一绝,搭配肉类更鲜美;山药补气功效高,蒸食营养最独到;清热去火白萝卜,晚饭煮汤来一碗。愿快乐安康!
14、冬季养生好时节,食物吃对才可以;绿色蔬菜清洁剂,排毒养颜是第一;海带放射物克星,凉拌煮汤效果棒;绿豆加速代谢强,抵抗污染是良方。愿快乐安康!
15、早春阴寒渐退去,阳气渐开始生发,适当吃些葱姜蒜,韭菜芥末莫离它,适当进食枣和蜜,滋补脾胃食锅巴,避免过酸和油腻,饮食应该易消化。
16、冬天到,天寒冻,勤加锻炼益健康。天气干,食果蔬,营养均衡放心上。要养胃,多喝粥,温补调理最应当。重养生,调精神,冬季健康响当当。
17、冬天去的真快,春风已暖江南岸,出门听听天气预报,衣服不要脱得太快,睡觉记着盖好保暖,多吃水果和蔬菜,喝喝牛奶补补钙,健康才会幸福相伴!
18、鱼虾猪蹄补乳汁,母乳喂婴数最好;蜂蜜润肺呼吸好,戒烟戒酒最重要;猪牛羊肝能明目,不要经常玩电脑;桂圆益气能补虚,葡萄美容又年少。祝快乐健康!
19、贴士提醒你,儿童需注意;多吃糖不宜,容易发脾气;厌食多吃醋,可增加食欲;早餐吃燕麦,有助于记忆;山楂片可口,多吃要不得;祝健康数第一。
20、运动后有禁忌,送你时刻要牢记:立即休息不可取,马上洗浴不能要,饮酒除乏要避免,暴食暴饮不能要,大量吃糖也不宜,健康时刻要。别忘记哦!
21、饮食提高警惕,注意安全隐忧;以下食物先剥皮,以免中毒伤身体;柿子美味难忘记,常食却易结石;荸荠外皮有细菌,容易导致肠胃病。别让偷懒伤身体!
22、初春至,养生忙,状元菜,来当道,少点酸,多增甘,炖鸡汤,补身体,韭菜饺,护阳气,红薯粥,防春困,蜂蜜水,解烦愁,情意浓,贴士到,愿安好!
23、芹菜降压治癫痫,香菜开窍可透疹;黄瓜降压能美容,通窍利肠食苋菜;辣椒开胃食欲增,茄子健脑通脉络;生姜辛辣治胃病,葱头发汗疗失眠。愿快乐安康!
24、大蒜抑制肠胃炎,番茄生津开胃胸。韭菜补肾暖腰膝,萝卜解毒助酒醒;健胃通乳黄花菜,莴笋洁齿小便通;(甘蓝利气补骨髓,冬瓜减肥消水肿。愿快乐安康!
25、鲜藕解烦把酒醒,白菜养胃利小便;菠菜止酸治胃疼,菜花防癌助消化;苦瓜治痢效果显,土豆消炎健脾胃,海带解瘀治瘤瘿;健脾润燥黄豆芽。愿安康快乐!
26、面宜常搓,目宜常转;耳宜常弹,腰宜常按;肾宜常捂,胸宜常护;齿宜常扣,津宜常咽;忌阴贪凉,忌湿久坐;忌脚步寒;忌头受热;忌肚胀饱,忌汗冲凉。愿快乐安康!
27、香椿散寒疗痔疝,防癌解毒食香菱;苦瓜治疗糖尿病,消暑解毒绿豆芽;饮食积滞食茼蒿,芥菜降压消头风;甘薯益气补温中,丝瓜清热又活血。愿快乐康健。
28、冬天阴气重,睡早起要晚,夏不图太凉,冬不求太暖;清晨常开窗,衣袜常洗换,被褥常晾晒,清洁常污染;生命靠运动,最忌慵和懒。愿快乐安康!
29、冬季养胃暖软先,几点秘诀分享你;细嚼慢咽不着急,贴心保护胃黏膜;刚吃完饭莫急走,三十分钟再散步;夜间不要吃宵夜,囤积热量胃难熬。愿快乐安康!
30、冬季养生有门道,分享给你请记牢;吃点花生来滋补,润肺提高记忆力;柚皮爆炒五花肉,味美营养促消化;黑米黑豆核桃粥,御寒补肾是良方。愿快乐安康!
31、亲朋相聚心情高,养生健康不能少。豪饮烈酒勿贪杯,小赌不可彻夜熬。鸡鸭鱼肉莫多食,主食副食要搭配。祝君吃好喝好身体好。
32、春节饮食要注意,合理搭配有规律;生鲜冷硬都不要,健康提示要记牢;羊肉海参胡萝卜,养元御寒蛋白多;蔬菜豆类猪肝汤,温热补益更健康。愿你身体棒棒!
33、春节期间须注意,切记久坐或久立;多多运动防腰酸,保持微笑心乐观;水易多喝清肠道,排毒养颜真微妙;愿你幸福长相伴,财运福运不间断。
34、少喝杯酒多饮茶,少吃油腻多吃菜,少搓麻将多歇息,少开空调多通风;冬季晨起跑跑步,晚上温水泡泡脚,身体倍棒不生病,健健康康过大年!愿你快乐安康!
35、春节三餐有规律,饮食切记要有注意,忌讳暴饮又暴食,多喝开水解油腻,多吃水果易消化,荤素搭配要合理,清淡少油多蔬菜,愿你健康常在!
36、春节饮食有讲究,多吃青菜少吃肉,健康活力又长寿,多吃清淡少吃盐,一杯苦茶养清闲,尽量不喝甜饮料,有害身体热量高,身体健康最重要。愿你快乐安康!
37、春节饮食,举杯适时,喝下“如意”,夹肉有度,吞下“强健”,荤素搭配,吃出“协调”,食量调好,摄入“均衡”,祝愿您春节吃的健康,开心“无限”!
38、初春风干天气燥,巧灭人体四把火:胃腹胀,绿豆熬粥降胃火,眼干涩,枸杞菊花除肝火;心烦躁,冰糖莲子消心火;咽喉干,猪肝猪肺清肺火。愿你健康!
39、健脾止咳补五脏,煮粥要把扁豆放;滋补气血耐饥渴,煮粥要加葡萄干;梦多又健忘,煮粥加蛋黄;头昏又多汗,薏米粥里放。愿快乐安康!
40、冬季养生正当时,吃对水果是关键;葡萄增强免疫力,美味可口抗衰老;雪梨生津润燥妙,搭配蜂蜜美容方;菠萝瘦身助消化,三块足以别贪多。愿快乐安康!
41、利尿消肿治脚气,赤豆稀粥胜补剂;清热生津又合胃,甘薯煮粥味甜美;上风感冒又腹痛,生姜煮粥见神通;滋肾补肝明目好,枸杞煮粥疗效高;愿快乐安康!
42、冬季养生有门道,吃对食物抗衰老;海带紫菜能补铁,煮汤炖肉放点好;品种要多数量少,暴饮暴食胃难熬;吃鱼多过其他肉,一天不超五十克。愿快乐安康!
43、清热解暑毒,常饮绿豆粥;乌发又补肾,粥加核桃仁;滋阴又润肺,煮粥加银耳;春季防流脑,荠菜煮粥好;健脾助消化,煮粥加山楂。愿快乐安康!
44、要使皮肤好,粥里加红枣;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腰酸肾气虚,煮粥加板栗;心虚气不足,粥加桂圆肉。润肺又止咳,粥里加百合。愿快乐康健!
45、冬季养生重养肾,几点秘诀分享你;早睡晚起懒一点,阳气充足体无恙;神情气闲缓一点,赶跑抑郁是关键;躲避寒冷暖一点,腰背尤其别受凉。愿快乐安康!
督脉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经脉名·督脉 4.1 督脉循行分布 4.1.1 《黄帝内经灵枢·营气》 4.1.2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 4.1.3 《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 4.1.4 《难经·二十八难》 4.1.5 《中医大辞典》 4.1.6 《中国针灸学词典》 4.1.7 《中医药学名词(2004)》 4.1.8 《奇经八脉考》 4.2 督脉腧穴 4.2.1 本经腧穴 4.2.2 特定穴 4.2.2.1 络穴 4.2.2.2 交会穴 4.3 督脉经脉病 4.4 督脉腧穴主治病证 5 经穴别名·督脉 5.1 神庭穴的别名 5.2 出处 5.3 穴名解 5.4 特异性 5.5 所属部位 5.6 神庭穴的定位 5.7 神庭穴的取法 5.8 神庭穴穴位解剖 5.8.1 层次解剖 5.8.2 穴区神经、血管 5.9 神庭穴的功效与作用 5.10 神庭穴主治病证 5.11 刺灸法 5.11.1 刺法 5.11.2 灸法 5.12 神庭穴的配伍 5.13 文献摘要 5.14 神庭穴研究进展 5.14.1 对中风患者微循环及痛阈的影响 6 经外奇穴名·督脉 6.1 督脉穴的定位 6.2 督脉穴主治病证 6.3 刺灸法 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督脉 1 拼音
dū mài
2 英文参考Governor Channel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overnor Vessel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overnor channel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governor vessel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Du channel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DU meridia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governor vessel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GV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督脉:1.经脉名;2.经穴别名;3.经外奇穴名。
4 经脉名·督脉督脉(governor channel[1][2]、governor vessel[1][2])为经脉名[3]。奇经八脉之一[3]。代号DU[4]。出《黄帝内经素问·骨空沦》。
督脉分布在腰、背、头面正中,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经气,故称“阳脉之海”[5]。督脉前后与任脉、冲脉相通,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相合,联系心、肾、脑。督脉在背后中脊,总制诸阳,故谓之曰督,督者都纲也。其循背脊上行,犹如裘之背缝也。
督脉起于胞中,上行入脑,并主一身之阳经,下出会阴,沿脊柱里边直向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上行颠顶,沿前额正中,鼻柱正中,至上唇系带处[1][2]。(本经起于小腹内,出于会 *** ,沿脊柱内上行,到项后风府穴处进入脑内,络于脑,再回出上行至头顶正中的百会,循前额正中线到鼻柱下方的水沟穴,止于上牙龈部的龈交。手太阳小肠经的后溪穴与本脉脉气相通[3]。)
督脉共有28穴。分布于人体后正中线,起于长强,止于龈交。据《针灸甲乙经》等载,计有:长强、腰俞、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等[6]。本经腧穴主治骶、背、头项、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疾病、神志病。有少数腧穴有泻热作用。
4.1 督脉循行分布督脉循行路径
4.1.1 《黄帝内经灵枢·营气》足厥阴……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究于畜门;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
语译:
足厥阴肝经……上行沿着喉咙进入喉头鼻咽部,到达鼻后孔;另一支上向额部(神庭),沿头顶正中(百会),下向后顶中(风府),沿着脊柱(大椎)进入骶部(长强),这就是督脉。
4.1.2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颈中央之脉,督脉也,名曰风府。
语译:
颈中央的脉是督脉。其穴名风府。
4.1.3 《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纂间,绕纂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纂,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
语译:
督脉起源于小腹部,下向骨盆的中央,在女子,入内联系 *** 的“廷孔"——当尿道口外端。由此分出络脉,分布于 *** ,会合于 *** 之间(会阴),绕向 *** 之后,分支别行绕臀部到足少阴(长强),与足太阳经的分支相合(会阳)。足少阴经从股内后缘上行,贯通脊柱(长强),而连属肾脏。督脉又与足太阳经起于目内眦(睛明),上行至额,交会于巅顶(百会),入络于脑;又退出下项,循行肩胛内侧,挟脊柱(风门),抵达腰中,入循脊里,络于肾脏(肾俞)。在男子,则沿 *** 下至 *** ,与女子相仿。督脉另一支从小腹直上(同任脉),穿过肚脐中央,向上通过心脏,入于喉咙,上至下颌部环绕唇口,向上联络两目之下的中央(承泣)。
4.1.4 《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语译:
督脉,起始于躯干最下部的长强穴,并行脊柱里面,上行到风府穴,进入脑部(上至巅顶,沿额下行到鼻柱)。
4.1.5 《中医大辞典》(按:《难经·二十八难》原文无后三句)督脉自小腹内起始,下出于会 *** ,向后沿脊柱里边直上,至风府穴处进入脑部,上行巅顶,沿着前额正中,到鼻柱下方。[4]
4.1.6 《中国针灸学词典》督脉起于小腹内,出于会 *** ,沿脊柱内上行,到项后风府穴处进入脑内,络于脑,再回出上行至头顶正中的百会,循前额正中线到鼻柱下方的水沟穴,止于上牙龈部的龈交。手太阳小肠经的后溪穴与本脉脉气相通。[3]
4.1.7 《中医药学名词(2004)》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边直向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上行颠顶,沿前额正中,鼻柱正中,至上唇系带处。[7]
4.1.8 《奇经八脉考》其脉起于肾下胞中,至于少腹,乃下行于腰横骨围之中央,系溺孔之端。男子循茎下至篡,女子络阴器,合篡间,具绕篡后屏翳,别绕臀,至少阴与太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廉,由会阳贯脊,会于长强穴。在骶骨端与少阴会,并脊里上行,历腰俞、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与手足三阳会合;上哑门,会阳维;入系舌本,上至风府,会足太阳阳维,同入脑中;循脑户、强间、后顶、上巅,历百会、前顶、囟会、上星、至神庭,为足太阳督脉之会;循额中,至鼻柱,经素髎、水沟,会手足阳明;至兑端,入龈交,与任脉足阳明交会而终。凡三十一穴。
据以上有关记载,督脉的路线,以行于脑脊正中者为主干,旁行者为分支。脉气起于小腹内(肾下、胞中),与冲脉、任脉同源,出于会 *** 。督脉从尾骶沿脊内上行,到项后风府穴进入脑内,联络脑,其外从头顶正中经前额到鼻柱下端,至龈交穴止。这一主干,在营气运行时从上而下,即由足厥阴肝经分支上头顶接通督脉,沿脑脊下行,后接任脉。
督脉旁支,上部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行,从目内眦上行,交巅顶,络脑,下项,挟脊,于腰中络肾;下部与足少阴肾经同行,以 *** 后尾骶部贯脊属肾。
督脉在 *** 散络阴器或 *** ,下合于 *** ,在 *** 后尾骶部与足太阳、足少阴会合。
前行者与任脉相同,从少腹直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
其络脉,从长强挟脊上项,散布头上,背部分支走向足太阳。--可知督脉与足太阳关系最为密切,即一在正中,一在两旁,同联系肾与脑。其次为与足少阴和任脉相联系,一主后,一主前,同在 *** 、胞宫、肾、心相关联。
从督脉的循行分布部位认识其功能,首先是“总督诸阳”,或称为“阳脉之海”和“阳脉之都纲”。诸阳经通过阳维会合于督脉,在督脉上有受各阳经所会的穴,又入会于足太阳经的穴,均说明这种关系。其次是沟通阴阳、总摄诸经,或称“督领经脉之海”。督脉旁通足太阳、足少阴,与冲、任同起于胞中,并前通任脉,即说明这种关系。对此,滑伯仁曾说:“夫人身之有任、督,犹天地之有子、午,可以分,可以合。分之以见阴阳之不离,合之以见浑沦之无间,一而二,二而一者也”。督脉作为“阳脉之海”和“督领经脉之海”以见其功能之大,从“四海”的划分又归属于“脑为髓海”。
督脉 循行路线:起于肾中
下至胞中
下行络阴器行二阴之间
至尻
贯脊上脑后
交颠
至囟会
入鼻柱
终于人中与任脉交
奇经督脉经别循行路径图4.2 督脉腧穴 4.2.1 本经腧穴
督脉腧穴总图
督脉共有28穴(有将印堂归入者计29穴)。分布于人体后正中线,起于长强,止于龈交。据《针灸甲乙经》等载,计有:长强、腰俞、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印堂[8][9](《中国针灸学辞典》、《中国针灸全书》列入督脉)、素髎、水沟、兑端、龈交等[6]。
督脉二十八穴始于尾闾骨端之长强穴,腰俞(功穴)、阳关入命门(功穴),上行悬枢、脊中、至中枢,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功穴)、陶道开,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功穴)、强间、后顶排,百会、前顶通囟会(功穴),上星、神庭、素髎(功穴)对,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 *** 间。
奇经督脉经筋图
长强(络,足少阴会),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足太阳会),大椎(手足三阳会),哑门(阳维会),风府(阳维会),脑户(足太阳会),强间,后顶,百会(足太阳会或说足三阳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足太阳,阳明会),素髎,水沟(手、足阳明会),兑端,龈交(一说任脉会)。
4.2.2 特定穴 4.2.2.1 络穴长强
4.2.2.2 交会穴会阴(会任脉、冲脉),会阳(会足太阳),风门(会足太阳)。此外, 手太阳小肠经之输穴后溪通于督脉。
督脉交会穴表(●本经穴 √交会穴)
经名
穴名
督脉
任脉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冲脉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
阳维脉
足少阳胆经
手太阳小肠经
承浆
√
●
√
√
阴交
√
●
会阴
√
●
√
横骨
√
●
大赫
√
●
气穴
√
●
四满
√
●
中注
√
●
肓俞
√
●
商曲
√
●
石关
√
●
阴都
√
●
神庭
●
√
√
水沟
●
√
√
百会
●
√
脑户
●
√
风府
●
√
哑门
●
√
大椎
●
√
√
√
陶道
●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长强
●
√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风门
√
●
会阳
√(《中国针灸学辞典》)
●
后溪
√
●
4.3 督脉经脉病督脉主要病候为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等症[10]。
督脉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脊柱强直、角弓反张、头重痛、项强、眩晕、癫痫、癃闭、遗溺、痔疾、妇女不孕等。
患督脉疾病者,有下列病候:腰痛、遗精、白带、气喘、癫痫、聋哑、头痛、脊柱强直、角弓反张。
《黄帝内经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之(络脉病)。
《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督脉为病,脊强反折。
《黄帝内经素问·风论》: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头风,风入系头,则为目风、眼寒。
《难经·二十九难》:督之为病,脊强而厥。
《脉经》:腰脊强痛,不得俯仰,大人癫疾,小人风痫疾。
《中医大辞典》:本脉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脊柱强直,角弓反张,头重痛,项强,眩晕,癫痫,癃闭,遗溺,痔疾,妇女不育等。
据以上记载,督脉的病候,主要是关于头脑、五官、脊髓及四肢的见症,如头风、头痛、项强、头重、脑转、耳鸣、眩晕、眼花、嗜睡、癫狂、痫疾、腰脊强痛、俯仰不利、肢体酸软,后人所载还有手足拘挛、震颤、抽搐、麻木及中风不语等。
4.4 督脉腧穴主治病证督脉腧穴主治神志病、热病和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以及相应的内脏疾病[10]。
督脉腧穴主治骶、背、头项、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疾病、神志病。有少数腧穴有泻热作用。
督脉腧穴分部主治提要表
穴名
部位
主治
长强*
尾端
便血、痔疾、癫狂痫
腰俞
骶骨
月经不调、腰脊强痛
腰阳关*
腰椎
月经不调、遗精、腰骶痛、下肢痿痹
命门*
腰椎
阳痿、遗精、带下、腰痛、泄泻、月经不调
尾端~14椎:神志病、妇科病、前阴病、肠癌
悬枢
腰椎
泄泻、腰脊强痛
脊中
胸椎
泄泻、黄疸、癫痫
中枢
胸椎
黄疸、呕吐、腰脊强痛
筋缩
胸椎
胃痛、脊强、癫痫
13~9椎:神志病、肠胃病
至阳*
胸椎
黄疸、咳喘、脊强、背痛
灵台
胸椎
咳嗽、气喘、疔疮
神道
胸椎
眩嗽、心悸、健忘
身柱
胸椎
咳嗽、气喘、癫痫、脊强、背痛
陶道
胸椎
头痛,疟疾,热病
大椎*
颈胸椎
咳嗽、气喘、头痛、项强、热病、疟疾、癫痫
7~1椎:神志病、心肺疾患、热病
哑门*
颈椎
暴喑、舌强不语、癫狂痫
风府*
后头
头痛、项强、眩晕、咽喉肿痛、癫狂
项部:神志病、头项病
脑户
后头
头晕、项强、癫痫
强间
后头
头痛、目眩、癫病
后顶
后头
头痛、眩晕、癫狂痫
百会*
头顶
头痛、眩晕、中风、癫狂、脱肛、阴挺
前顶
前头
头痛、鼻渊、癫痫
囟会
前头
头痛、眩晕、鼻渊、癫痫
穴名
部位
主治
上星*
前头
头痛、鼻渊、鼻衄、癫狂
神庭
前头
头痛、眩晕、癫痫
头部:神志病,头面五官病
素髎*
鼻尖
鼻疾患、惊厥、昏迷
水沟*
人中
口眼?斜、癫狂痫、小儿惊风、昏迷、腰脊强痛
兑端
上唇
日?、齿龈肿痛、癫狂
龈交
齿龈
齿龈肿痛、癫狂
口鼻部:神志病、鼻、口、齿病
5 经穴别名·督脉督脉为经穴别名[3]。见《备急千金要方》。即神庭[3]。
穴位 神庭 汉语拼音 Shenting 罗马拼音 Shenting 美国英译名 God's Courtyard 各国
代
号 中国 GV24 日本 24 法
国 莫兰特氏 VG23 富耶氏 德国 LG23 英国 Gv24 美国 Go24
神庭为经穴名(Shéntíng GV24,DU24)[1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发际(《本事方》),天庭(《针灸杂志》),督脉(《备急千金要方》)。属督脉[11]。神庭是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督脉的交会穴[11][12]。神即神明,庭即前庭,“脑为元神之府”,神在此指脑,此穴在前额部,如脑室之前庭,故名神庭[11]。神庭穴主要用于头面五官及神志等疾患:如头痛,耳源性眩晕,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泪囊炎,鼻渊,鼻衄,惊悸,失眠,癫痫,精神分裂症,高血压,疟疾,眩晕,耳聋,迎风流泪,目翳,癫狂,痫证,中风,喘渴,烦满,角弓反张,心腹胀满,头晕目眩,鼻鼽,流泪,雀目,吐舌,结膜炎,鼻炎,神经官能症,记忆力减退,精神分裂症等。
5.1 神庭穴的别名发际(《本事方》),天庭(《针灸杂志》),督脉(《备急千金要方》)。
5.2 出处《针灸甲乙经》:神庭,在发际,直鼻,督脉、足太阳、足阳明之会。
5.3 穴名解神即神明,庭即前庭,“脑为元神之府”,神在此指脑,此穴在前额部,如脑室之前庭,故名神庭[11]。
神,指脑之元神。庭,宫庭,庭堂。本穴居头颅之上,脑在其中,而脑为元神之府,为人的精神智能生发之处,故名之。意为此乃脑神所居之高贵处也。道经中有三丹田之说。《中黄经》以脑宫为上丹田,心宫为中丹田,腹胃为下丹田,也称上中下三庭。《黄庭中景经》注:“面有神庭。”《黄庭内景经》注:“神处其中则灵,灵则应,应则保身。”故神庭者脑神之宅,保身之堂也。此穴在前发际正中直上5分处,正当脑海前庭,为神居之所,神识所在,且居面之上部。《续博物志》云:“面者,神之庭也。”《淮南子》云:“神者,智之渊也。”主治烦闷恍惚,癫疾风痫诸疾,《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有:“治癫疾风痫……悸惊不安寐。”因名神庭。[13]
5.4 特异性神庭是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督脉的交会穴[11][12]。
5.5 所属部位前头[14]
5.6 神庭穴的定位标准定位:神庭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7]。
神庭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处。正坐仰靠取穴[11]。
神庭穴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0.5寸(《外台秘要》)[12]。一说:“在发际,直鼻”(《针灸甲乙经》)。
神庭穴在督脉的位置
神庭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神庭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神庭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神庭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5.7 神庭穴的取法正坐或仰靠,在头部中线入前发际0.5寸处取穴。
神庭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处。正坐仰靠取穴[11]。
正坐或仰靠位,于前发际中点直上0.5寸处取穴;若无前发际时,可先取百会,向前4.5寸取穴[15]。
5.8 神庭穴穴位解剖神庭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左、右枕额肌额腹之间、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额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和额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5.8.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左、右枕额肌额腹之间→腱膜下疏松组织[11]。
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额腹[16]。
5.8.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滑车上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颞支和眶上动脉分布[16]。
布有额神经分支和额动、静脉分支[12]。
5.9 神庭穴的功效与作用神庭穴具有宁神醒脑、降逆平喘的功效。
神庭穴有清头明目、宁心安神作用[11]。
神庭穴系督脉、胃经和膀胱经之会穴,有清头宁神之功,主治癫狂风痫,惊悸不安[13]。
5.10 神庭穴主治病证神庭穴主要用于头面五官及神志等疾患:如头痛,耳源性眩晕,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泪囊炎,鼻渊,鼻衄,惊悸,失眠,癫痫,精神分裂症,高血压,疟疾,眩晕,耳聋,迎风流泪,目翳,癫狂,痫证,中风,喘渴,烦满,角弓反张,心腹胀满,头晕目眩,鼻鼽,流泪,雀目,吐舌,结膜炎,鼻炎,神经官能症,记忆力减退,精神分裂症等。
神庭穴主要用于头面五官及神志等疾患:如头痛、耳源性眩晕、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泪囊炎、鼻渊、鼻衄、惊悸、失眠、癫痫、精神分裂症及高血压、疟疾等[11]。
神庭穴主治头痛,眩晕,惊悸,失眠,鼻渊,癫痫等[12]。
神庭穴主治头痛,眩晕,鼻渊,鼻衄,耳聋,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翳;癫狂,痫证,失眠;中风,喘渴烦满,角弓反张,心腹胀满[15]。
神庭穴主治头痛、眩晕、失眠、鼻渊、癫痫[17]。
头晕目眩,鼻渊,鼻鼽,流泪,目赤肿痛,目翳,雀目,吐舌,角弓反张,癫狂,痫症,惊悸,失眠,泪囊炎,结膜炎,鼻炎,神经官能症,记忆力减退,精神分裂症。
5.11 刺灸法 5.11.1 刺法一般沿皮刺0.3~0.5寸[11]。
平刺0.3~0.5寸,局部酸胀[15]。
沿皮刺0.5~0.8寸[12]。
平刺0.5~0.8寸[18]
5.11.2 灸法可灸[11][15][18]。
艾条灸5~10分钟[12]。
5.12 神庭穴的配伍神庭穴配列缺治头痛[11]。
神庭穴配上星、睛明、前顶、太阳治目赤肿痛[11]。
神庭穴配三阴交、神门治失眠[11]。
神庭配上星、肝俞、肾俞、百会,有补益肝肾,滋阴明目的作用,主治雀目,目翳。
神庭配攒竹、迎香、风门、合谷、至阴、通谷,有宣肺利窍,疏风清热的作用,主治鼻鼽清涕出。
神庭配兑端、承浆、有醒脑开窍,调阴和阳的作用,主治癫疾呕沫。
神庭配上星、睛明、前顶、太阳,治头痛目疾[15]。
神庭配印堂、神门、内关、三阴交,治失眠[15]。
神庭配本神、百会、后顶、玉枕、天冲、大杼、曲骨、尺泽,治癫疾[15]。
神庭配风池、合谷、太冲,治小儿惊风[15]。
神庭配攒竹、迎香、风门、合谷、至阴、足通谷,治鼻鼽、清涕出[15]。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5.13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督脉、足太阳、阳明之会。
《针灸甲乙经》:头脑中寒,鼻衄,目泣出,神庭主之。痎疟,神庭、百会主之。寒热头痛,喘喝,目不能视,神庭主之。风眩,善呕,烦满,神庭主之。癫疾呕沫,神庭及兑端、承浆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癫疾风痫,戴目上不识人,头风目眩,鼻出清涕不止,目泪出,惊悸不得安寝。
《针灸大成》:主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角弓反张,吐舌,癫疾,风痫,目上视不识人,头风目眩,鼻出清涕不止,目泪出,惊悸不得安寝,呕吐烦满,寒热头痛,喘渴。
《普济》:歧伯曰:凡欲疗风,勿令灸多,缘风性轻,多则伤,宜灸七壮至二十壮;禁针,针即发狂。
《类经图翼》:灸三壮,禁刺,刺之令人癫狂目失明。
5.14 神庭穴研究进展 5.14.1 对中风患者微循环及痛阈的影响针刺、艾灸神庭观察,发现针灸后患者的微循环障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痛阈也有不同程度提高。针、灸两组相比,血流速度、痛阈均无显著差异,证明针、灸均能使中风患者的微循环改善,并在病理条件下调节患侧肢体的感觉系统。
6 经外奇穴名·督脉督脉为经外奇穴名[3]。出《备急千金要方》。
6.1 督脉穴的定位经外奇穴督脉位于前发际中点入发际0.2寸处[3]。
6.2 督脉穴主治病证经外奇穴督脉主治卒癫、小儿暴痫、小儿身强、角弓反张等[3]。
6.3 刺灸法古代凶厄之兽有哪些?人面兔身的讹兽话多不真极爱骗人
想必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的例如说像比翼鸟、和貔貅等祥瑞之兽,那么有祥瑞之兽必然会有凶厄之兽。接下来呢就由本站我为大家盘点了以下古代的凶厄之兽,感兴趣的不妨一起往下看看!
凶厄之兽
一、鸣蛇
鸣蛇,大体如蛇,但有四翼,发磐磐之音。见则大旱。《山海经( 中次二经)》有载。
再往西三百里,是座鲜山,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但不生长花草树木。鲜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伊水。水中有很多鸣蛇,形状像一般的蛇却长着四只翅膀,叫声如同敲磐的声音,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发生大旱灾。
二、九婴
传说中怪兽名。能喷水吐火,尧时出,作害人间,被羿射杀于北狄凶水之中。其说始见于汉。九头怪九婴自恃有九个脑袋,九条命,丝毫不畏惧北伐的羿,它九口齐张,喷吐出一道道毒焰、一股股浊流,交织成一张凶险的水火网,企图将羿困住。羿知道它有九条命,射中一个头后,非但不会,而且会很快痊愈,故再使连环箭法,九支箭几乎同时插到九婴的九个头上,九婴的九条命一条也没留下。
《 淮南子?本经训》高诱注:? 九婴,水火之怪,为人害?北狄之地有凶水。?
三、祸斗
? 祸斗?原本是汉族神话传说中居住在中国南部的少数民族,但是它被形容为外形象犬的妖兽,吞吃犬粪、并且喷出火焰。祸斗所到之处皆发生火灾,所以古人将它看作火灾之兆和极端不祥的象征。也有说法称祸斗吞食火,并且排出带火的粪便。祸斗应该是在神话中被妖魔化的中国南方部落的象征。
四、诸怀
诸怀,又北二百里,曰 北岳之山,多枳棘刚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角、人目、彘耳,其名曰诸怀,其音如鸣雁,是食人. 诸怀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嚣水,其中多鮨鱼,鱼身而犬首,其音如呜雁,食之已狂。
北岳山是北方第一列山系的第二十座山,山上多产枳、棘等刺木和檀、柘等硬木,诸怀水就发源在这里。往西流入嚣水,水中多产鳍鱼,这种鱼长着像的脑袋,其声音像婴儿啼哭,吃了这种鱼能够治疗癫痫惊狂。
五、玄蜂
玄蜂是中国古代书籍中记载妖怪之一,是一种巨大的蜂,腹部跟玄蜂壶一样大,会蜇人,且有毒能致人于。在山海经海内北经和楚辞招魂中曾被提及。
《山海经》海内北经:产于大荒,有剧毒。?大蜂,其状如螽。?《楚辞-招魂》:玄蜂若壶些。王逸注:言旷野之中,有飞蜂腹大如壶,有毒,能也。
六、长右
长右,传说中兽名。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
长右,《山海经》:?东南四百五十里,曰长右之山,无草木,多水。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从柜山往东南四百五十里,是座长右山,没有花草树木,但有很多水。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猿猴却长着四只耳朵,名称是长右,叫的声音如同人在呻吟,任何郡县一出现长右就会发生大水灾。
七、土蝼
土蝼字面意思常被误认为一种虫子,其实它是一种凶兽,形状似山羊,四角,能吃人。
《山海经》:?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
八、钩蛇
钩蛇,身长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叉。捕食时于水中用尾巴钩岸上 动物食之。《水经注(若水)》有载。
九、傲因
傲因,类人,穿着破烂衣服,手为利爪。袭击单身旅人,喜食人脑。舌头暴 长,有时伸出盘在地上休息,用烧烫的大石掷之,可杀。《神异经(西荒经)》有载。
十、鬼车
鬼车别名九头鸟。色赤,似鸭,大者翼广丈许,昼盲夜了 ,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爱入人家烁人魂气。亦有说法称九首曾为犬呲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此疑为个例)
《三国典略》、《岭表录异》、《正字通》、《古风》有载。
十一、蛊雕
《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 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是食人。?
蛊雕,是一种似鸟非鸟的食人怪兽,样子像雕,有角,叫起来像婴儿啼哭。
十二、肥遗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旱魃之兆。据说 肥遗是一种居住在太华山山麓的怪蛇,有一个头、两个身体、六条腿和四只翅膀。也有传说称肥遗是一种**的鹌鹑大小的鸟,喙是红色的,据说吃了肥遗能够治病、防止寄生虫。
最早记录在《山海经》之西山经中:华山上有一种名叫?肥遗?的怪蛇,它一旦出现,便预示将有大范围的旱灾。
十三、化蛇
化蛇:《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记载:?水兽。人面豺身,有翼,蛇行,声音如叱呼。招大水。?这是个人面豺身,背生双翼,行走如蛇,盘行蠕动的怪物。它的声音如同婴儿大声啼哭,又像是妇人在叱骂。化蛇很少开口发音,一旦发音就会招来滔天的洪水。据说春秋时代,有农夫在魏国大梁城附近听见婴儿啼哭,找到后发现却是一个蛇形妖怪。此后三天,黄河果然泛滥,淹没沿途八百五十多个城镇乡村。
十四、讹兽
别名诞。人面兔身,能说人言。喜欢骗人,言多不真。其肉鲜 美,但吃了后也无法说真话了。《神异经(西南荒经)》有载。
西南荒中出讹兽,其状若菟,人面能言,常欺人,言东而西,言恶而善。其肉美,食之,言不真矣。传说讹兽能说会道,人和动物都爱聚在它身旁,可是讹兽话中真言不多,喜欢 骗人。这种灵气充满善意的妖兽,其肉鲜美,但吃了后也无法说真话了。
十五、朱厌
朱厌,一种古代凶兽,出于小次山。属于猿猴类,头白 色,脚红色。这种野兽一出现,天下就会发生大战争。《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四百里,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
看完上述我为大家盘点的古代凶厄之兽,相信大家都十分了解了吧!不管是人面兔身的讹兽还是喜食人的蛊雕,这些古代凶厄之兽本领各不相同,其危害人的程度也不尽一样!
白蚁的功效有哪些
人们还发现白蚁体内存在有抗病物质甾体,主要有胆甾醇及其衍生物、谷甾醇、豆甾醇等,而且有人认为,这些物质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同时白蚁脂肪中所含的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等,也同样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又有人发现,白蚁体内的性诱激素和干扰素等,对癌症也有一定疗效,特别是对乳腺、子宫和消化道的癌症,疗效显著。
根据历史记载和一些近代研究结果,人们从白蚁体内提取的一些药用物质,曾对患有胆道癌、胃癌、子宫癌、乳腺癌、直肠癌、鼻咽癌、睾丸癌、食道癌、肝癌、肺癌和组织细胞瘤等的患者进行过试验性治疗。从临床情况看,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对镇痛,增进饮食,恢复体力,提高机体应激能力和机体免疫能力,控制病灶,抑制肿块,改善病人的自我感觉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
白蚁的提取物能治疗癌症疾病,并得到实例证明。实验证明白蚁的提取物能提高患者自身的抗癌能力,能消除体内垃圾,能切断癌细胞血管,让癌细胞饿,能改善造血功能,提升白细胞含量,能进入癌细胞胶原质层杀癌细胞,能中西结合,扶正固本。
白蚁巢中的菌圃,是由白蚁的排泄物,经细致加工并经接种培养出白球菌而成的多孔块状物,是白蚁赖以生存而不可缺少的,缺少了则巢中的蚁群便会亡。菌圃营养丰富,是鸡枞菌生长发育的最佳培养基。据《本草纲目》中记载:鸡枞菌气味“甘平,无毒”。主治“益胃、清神、治痔”。研究证明,鸡枞菌中含有16种氨基酸,是十分珍贵的药物。 据分析,菌圃中含有16.5%的蛋白质,4%的多缩戊糖, 20.91%的灰分,并含有亮氨酸、缬氨酸、酪氨酸、脯氨酸、丙氨酸、苏氨酸、精氨酸、赖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10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对治疗疾病有着不可低估的药用价值。
食用菌保健品怎么样
食用菌从前仅仅餐桌上种食物资料了今日高科技助力下却变长了具有保健摄生效保健品尤其安慧食用菌保健品多人都晓得类食用菌保健品效好好呢 通常食用菌药品具有治疗疾病效少量食(药)用菌商品及其商品经获取、深加工具有推迟变老、按捺肿瘤和进步机体免疫力成效即我们常说食用菌保健品灵芝破壁孢子粉、香菇多糖获取物等均能够用来制药作肿瘤辅佐治疗 过食用菌保健品确有高养分价值和保健成效具有人体所需十余种氨基酸和蛋白质常常食用能够削减对动物性蛋白依靠满意人体所需养分 安惠究竟啥多人会讲直销啊暂时先别管安惠选用啥推广形式说食用菌起码能把患者癫痫治好因而作名工作保健医生太值得我来研讨安惠奇特并块牌子而食药用菌招引了更多人使块民族品牌越来越硬能够多人吃过安惠食用菌保健品大多数人吃了效也极好我们直存疑问:仅凭真菌多糖确能够看病此少人感利诱 药食同源里举简略比方往常日子吃绿豆本粮食(本草纲目)绿豆也药材;能够清热、败火、解毒;往常我们日子吃冬瓜蔬菜(本草纲目)冬瓜能够利尿、祛暑冬瓜籽还能够清肺;调味品蒜、姜、葱、花椒、大料等(本草纲目)悉数入药即医所谓药食同源理论 医药理论国际绝无仅有传统医学珍宝医向来注重摄生保养身体根底食疗摄生医理论重要组成部分 未病先防古代有神农尝百草传说祖先从寻觅食物及使用逐步发现食物理疗效并从体会归结出食物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药特点 古人早前提出未病先防思维《淮南子》书指出〝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 食疗先看病办法祖先更推重食疗唐代名医孙思邈认:〝凡欲治先食疗既食疗愈甚至药耳若能用食平疗适性遗疫者谓良工〞食疗国已有几千年前史防治疾病发挥了重要效 跟着国人及全球保健认识逐步增强〝看病防病〞新观念日渐家喻户晓使我们越来越注重保健起也免我们夸张保健品对人体疾病效宣扬误导更多人认〝保健品即能治疗百病良药〞本来即极点另极点即悉数否定保健品对人体理疗效此使保健品工作缝隙断前行并得逢勃开展 食用菌保健品也能够说食用菌深加工和开拓商场新方法通过包装加工食用菌做成保健品具有了更多出售价值比方能够作送礼佳品对老年人身体也有优点保健品工作股动下来食用菌保健品商场也大有您能够登录医药招商网晓得更多信息 食用菌从前仅仅餐桌上种食物资料了今日高科技助力下却变长了具有保健摄生效保健品尤其安慧食用菌保健品多人都晓得效好好呢 通常食用菌药品具有治疗疾病效少量食(药)用菌商品及其商品经获取、深加工具有推迟变老、按捺肿瘤和进步机体免疫力成效即我们常说食用菌保健品灵芝破壁孢子粉、香菇多糖获取物等均能够用来制药作肿瘤辅佐治疗 过食用菌保健品确有高养分价值和保健成效具有人体所需十余种氨基酸和蛋白质常常食用能够削减对动物性蛋白依靠满意人体所需养分 安惠究竟啥多人会讲直销啊暂时先别管安惠选用啥推广形式说食用菌起码能把患者癫痫治好因而作名工作保健医生太值得我来研讨安惠奇特并块牌子而食药用菌招引了更多人使块民族品牌越来越硬能够多人吃过安惠食用菌保健品大多数人吃了效也极好我们直存疑问:仅凭真菌多糖确能够看病此少人感利诱 药食同源里举简略比方往常日子吃绿豆本粮食(本草纲目)绿豆也药材;能够清热、败火、解毒;往常我们日子吃冬瓜蔬菜(本草纲目)冬瓜能够利尿、祛暑冬瓜籽还能够清肺;调味品蒜、姜、葱、花椒、大料等(本草纲目)悉数入药即医所谓药食同源理论 医药理论国际绝无仅有传统医学珍宝医向来注重摄生保养身体根底食疗摄生医理论重要组成部分 未病先防古代有神农尝百草传说祖先从寻觅食物及使用逐步发现食物理疗效并从体会归结出食物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药特点 古人早前提出未病先防思维《淮南子》书指出〝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 食疗先看病办法祖先更推重食疗唐代名医孙思邈认:〝凡欲治先食疗既食疗愈甚至药耳若能用食平疗适性遗疫者谓良工〞食疗国已有几千年前史防治疾病发挥了重要效 跟着国人及全球保健认识逐步增强〝看病防病〞新观念日渐家喻户晓使我们越来越注重保健起也免我们夸张保健品对人体疾病效宣扬误导更多人认〝保健品即能治疗百病良药〞本来即极点另极点即悉数否定保健品对人体理疗效此使保健品工作缝隙断前行并得逢勃开展 食用菌保健品也能够说食用菌深加工和开拓商场新方法通过包装加工食用菌做成保健品具有了更多出售价值比方能够作送礼佳品对老年人身体也有优点保健品工作股动下来食用菌保健品商场也大有
心念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心俞穴的别名 4 出处 5 穴名解 6 特异性 7 所属部位 8 心念穴的定位 9 心念穴的取法 10 心念穴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心念穴的功效与作用 12 心念穴主治病证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心念穴的配伍 15 文献摘要 16 心念穴研究进展 16.1 对心率的影响 16.2 对胃肠的影响 16.3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16.4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16.5 治疗心绞痛 16.6 治疗心律失常 16.7 治疗癫痫 16.8 治疗冠心病 16.9 改善心功能和脑循环 16.10 治疗多寐症 1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心念 1 拼音
xīn niàn
2 概述心念为经穴别名,即心俞。见《灸法残卷图》。
穴位 心俞 汉语拼音 Xinshu 罗马拼音 Hsinshu 美国英译名 Heart Locus 各国
代
号 中国 BL15 日本 15 法
国 莫兰特氏 V15 富耶氏 V15 德国 B15 英国 B15 美国 BI15
心俞为经穴名[1](Xīnshù[2]BL15)?。出《黄帝内经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1]。心俞是心的背俞穴[1]。心即心脏,俞即输注,本穴是心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故名心俞[1]。心俞穴主治咳嗽,吐血,梦遗,心痛,胸背痛,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癫狂痫,盗汗,惊悸,健忘,癫痫,癫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不齐,心绞痛,胸闷,卧不得安,失音不语,咳嗽唾血,咯血,便血,肩背痛,痈疽发背,手足心热,遗精,现又多用心俞穴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动过速,心房纤颤,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肋间神经痛,癔病胃出血,食道狭窄,背部软组织损伤等。
3 心俞穴的别名
心念(《灸法残卷图》)。
4 出处《黄帝内经灵枢·背腧》:心俞在五焦(椎)之间。
5 穴名解心即心脏,俞即输注,本穴是心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故名心俞[1]。
心,是人体血液循环的肌性器官,为人体五脏之一。《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载:“心者,生之本…其充在血脉。”又是“任”与“容”的意思。《广雅·释亲》:“所以任物谓之心。”任,是容纳负载之意,故心亦谓之“容”。《广雅·释诂》:“心,容也。”?心,神所出,《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气之君,《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气之君也。”血之帅,《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主血。”《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诸血皆属于心。”形之主,《淮南子·精神》:“心者形之主。”智之舍,《管子·心术》:“心者,智之所舍也。”心不任物,则神不出,气无君,血无帅,形无主,智无舍,而气血失调,惊狂错乱诸症作矣,责之心俞自有助益。本穴系心在背之俞穴,内应心脏,是心气转输、输注之穴。心主血,藏神,有理气和血、化痰宁心、安神之功,主治心脏疾患。[3]
6 特异性心俞是心的背俞穴。
7 所属部位背部[4]
8 心念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心俞穴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2]。
心俞穴位于背部第五、六胸椎棘突间旁开1.5寸处[5]。
心俞穴位于脊柱区,第5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伏或俯卧取穴[1]。
心俞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心俞穴在背部的位置
心俞穴在背部的位置
心俞穴在背部的位置(肌肉)
心俞穴在背部的位置(骨骼、内脏)
9 心念穴的取法俯卧位,在第五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心俞穴位于脊柱区,第5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伏或俯卧取穴[1]。
10 心念穴穴位解剖心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骶棘肌。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分布著第五、六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皮肤由第四、五、六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重叠分布。该穴深部为第五肋间隙。肋间隙内的血管和神经走行的规律为:在肋间隙后部,即肋角内侧,血管、神经位于每一肋间中间,其排列次序不定;在肋角前方,肋间动、静脉和神经进入肋间内肌和最内肌之间,紧贴肋沟前行,为肋骨下缘所保护,其排列顺序自上而下是动脉、静脉和神经。所以针经肋间结构时,应注意避开肋间血管和神经,但不能伤及其胸腔内相对应的胸膜腔、肺及肝。
10.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下缘→竖脊肌[1]。
10.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第5、第6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及其伴行动脉、静脉分布;深层有副神经、肩胛背神经、第5和第6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及肩胛背动脉分支分布[6]。
布有第五、六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和颈桡动脉降支通过[5]。
11 心念穴的功效与作用心俞穴具有宽胸理气,通络安神的功效。
心俞穴有宁心安神,理气调血的作用[1]。
心俞穴系心在背之俞穴,内应心脏,是心气转输、输注之穴。心主血,藏神,有理气和血、化痰宁心、安神之功,主治心脏疾患[3]。
心俞穴与督脉之神道平[3]。心藏神,为心脏之俞,其治为有关心脏近旁诸症,以及食道气道诸病,如心悸、偏瘫、狂痫、神乱、胸闷、目、健忘等[3]。
心俞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第5胸椎旁,与心脏内外相应,是心气输注于背部的处所,再者根据“阴病取阳”之理,故取阳经的心俞能治疗心脏病[7]。
心主血脉,主藏神,乃神明之府,为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中心,故取本穴也能治疗神志病[7]。
心肺同居于上焦,故取心俞也可治疗肺脏病[7]。
12 心念穴主治病证心俞穴主治咳嗽,吐血,梦遗,心痛,胸背痛,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癫狂痫,盗汗,惊悸,健忘,癫痫,癫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不齐,心绞痛,胸闷,卧不得安,失音不语,咳嗽唾血,咯血,便血,肩背痛,痈疽发背,手足心热,遗精,现又多用心俞穴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动过速,心房纤颤,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肋间神经痛,癔病胃出血,食道狭窄,背部软组织损伤等。
心俞穴主治癫狂、痫证、惊悸、失眠、健忘、心烦:咳嗽、吐血、梦遗、心痛、胸背痛[8]。
心俞穴主治心痛,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癫狂痫;咳嗽,吐血,盗汗[9]。
心俞穴主治惊悸,健忘,心烦,癫痫,癫狂,失眠,咳嗽,吐血;以及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不齐,心绞痛等[5]。
心俞穴主治心神及局部等疾患:如心痛、胸闷、惊悸、癫狂痫、卧不得安、失音不语、咳嗽唾血、咯血、便血、肩背痛、痈疽发背、手足心热、遗精等[1]。
现又多用心俞穴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心绞痛、冠心病、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癫痫、肋间神经痛等[1]。
1. 循环系统疾病: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心动过速;
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失眠,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病
3. 其它:胃出血,食道狭窄,背部软组织损伤等。
13 刺灸法 13.1 刺法斜刺0.3~0.5寸[5]。
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0.8寸,针感向肋间扩散[1]。
斜刺0.5~0.8寸[6][9],局部有酸胀感[9],可沿季肋到达前胸[9]。
注意:因本穴内对应心脏,故不能深刺,以免伤及心脏[9]。
13.2 灸法可灸[1][6]。
少用灸法[9]。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5]。
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14 心念穴的配伍心俞配巨阙,为俞募配穴法,有行气活血的作用,主治心痛引背,冠心病,心绞痛。
心俞配神门、三阴交,有调心脾,宁心神的作用,主治健忘,失眠,惊悸,梦遗。
心俞配太渊、孔最,有清肺热理肺气的作用,主治咳嗽,咯血。
心俞配内关、太渊,治无脉症[9]。
心俞配内关、神门,治心律不齐[9]。
心俞配大陵、百会、合谷、太冲,治癫狂痫[9]。
心俞配神门、肾俞、百会、三阴交、内关,治失眠、健忘、头晕、头痛(神经衰弱)[9]。
15 文献摘要《黄帝内经素问》:热病气穴,五椎下间主肝热。
《外台秘要》:主心痛,与背相引而痛。
《针灸大成》:主呕吐不下食。
《针灸甲乙经》:寒热心痛,循循然与背相引而痛……泪出悲伤,心俞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吐逆,呕不得食,灸心俞百壮。中风心急,灸心俞百壮,当权其缓急可也。
《循经考穴编》:心家一切邪热,唇口破裂,心血不能入肝,在上妄行,在下便血。
《外台秘要》:主寒热心痛,循循然与背相引而痛。
16 心念穴研究进展 16.1 对心率的影响具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针刺心俞可使心动过缓者心率增加,心动过速者心率减慢。能提高心脏的收缩功能,增强心排血量,从而有益于心脏和整体功能的恢复。电针动物的“心俞”和“内关”观察,针后心电图T波、ST段明显改善,缺血性心电图恢复时间短,从而证实了电针心俞和内关对急性心肌缺血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16.2 对胃肠的影响针后对牵拉胃肠所引起的痛反应有一定的抑制效应。
16.3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针后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使支气管哮喘发作停止或显著减轻。
16.4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针刺心俞、肝俞具有明显增强红细胞受体携带或消除循环免疫复合物的作用,具有持续效应,可达24 h以上。
16.5 治疗心绞痛用电针心俞、内关、厥阴俞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常规针刺,得气后带电留针20 min,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结果:症状改善显效10例,好转18例,无效2例;心电图改善显效4例,好转6例,无变化20例。
16.6 治疗心律失常以心俞、内关腧穴注射治疗室性心律失常30例,每穴注入1%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 mL,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经1~3个疗程治疗。结果:显效17例,好转10例,无效3例。
16.7 治疗癫痫以心俞为主埋线治疗癫痫626例。经治疗后1年未发作者为痊愈,316例,占50.48%;发作次数减少者222例,占35.14%;无效88例,占14.08%。总有效率为85.62%。
16.8 治疗冠心病针刺心俞穴可调整冠心病人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缓解周围血管紧张性,降低心排阻力,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搏量和冠状动脉供血量,从而解除心绞痛等临床症状[1]。
温灸心俞、厥阴俞等治疗44例,对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均有不同等治420例,有较好疗效。对心电图有一定改善。
16.9 改善心功能和脑循环针刺心俞穴可改善心功能和脑循环[1]。
16.10 治疗多寐症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