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异国治疗癫痫-中国医生国外反响
20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是谁?
卓琳 平凡至伟
事迹:1939年,卓琳与邓小平相识相知,共结连理。革命战争期间,卓琳在枪林弹雨中紧紧跟随邓小平。从太行山到大别山,从抗日战争到。解放后,邓小平成为党和国家主要***。卓琳在身后甘当无名英雄,相夫教子。
十年中,卓琳又陪伴邓小平在江西度过流放生活;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她亲自赴港见证香港回归,替小平同志完成遗愿。那两天,她彻夜未眠,非常高兴。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毅然把个人的10万元积蓄捐给了灾区人民。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卓琳的颁奖词:
彩云之南的才女,黄土高原上的琼英 。携小平手五十八载,硝烟里转战南北,风雨中起落同随。对她爱的人不离不弃,让爱情变成了信念。她的爱向一个民族的崛起,注入了女性的坚定、温暖与搀扶。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陈 淮这样评价她:
不动摇,一生不动摇,历尽沧桑绝不动摇。不是因为她是谁的夫人,而是因为她是一个不可动摇的人。
陈小川:她默默地站在一位时代伟人背后,用坚定的信仰和深深的爱,支撑着伟人度过劫波,支持着伟人创造新时代。在近30年中国崛起的历史记录中,应该有她重重的笔墨。
朱邦月 一家之主
事迹:40多年前,朱邦月的朋友临终时,将两岁的儿子以及怀着5个月身孕的妻子托付给他。朋友恳求的眼神让朱邦月做了一个他至今未悔的决定:迎娶朋友的遗孀,并将朋友的两个儿子养大。
1986年5月,朱邦月单腿残疾后病退。随后,妻子和两个儿子又都得了绝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1991年,母子三人的病情开始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靠单腿的朱邦月照料。
每天起床后,朱邦月先装上假肢,然后开始打扫卫生,洗米做粥,帮母子三人起床,帮他们洗脸刷牙,喂早饭。随后,他还要上街买菜,为全家人准备午饭。傍晚,他要轮流给三个人擦洗身体。晚上,还得想着夜里起床给他们逐一翻身。一晚上起床数次。
这样的日子,朱邦月过了近20年。但他始终坚持,因为他知道,他是一家人生命的烛光,点燃着一个家庭的希望。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朱邦月的颁奖词:
这个奇特的家庭,集中了世界上最多的苦难,也凝聚了人间最真的情感。头发花白,面带微笑,这个温和而坚定的老人,胸中盛满四十年的艰难。他这支拐杖,是一家人的翅膀。他这双肩膀,扛住了生命的重量。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易中天这样评价他:
一诺千金四十年,男儿侠义在双肩。感天动地朱邦月,长驻真情在世间。
朱玉
这个最为普通的中国男人,以病残之躯的微弱之火,照亮着在别人眼里异常坎坷的生活,虽然生活艰难,但,此处依然有光明。
阿里帕?阿力马洪 母爱最真
事迹:从1963年收养邻居家的3个孤儿开始,维吾尔族阿妈阿里帕又先后收养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4个民族的10余个孤儿。
为了不让孩子们饿肚子,阿里帕的丈夫阿比包每天下了班就去帮人家打土块。阿里帕则每天都要到菜市场捡别人不要的蔬菜。虽然家里养了两头奶牛,但谁也不舍得喝奶,全部卖了换钱以支付孩子们的学费和购买生活必需品。
2008年8月,操劳一生的阿比包病逝。子女们争抢着赡养阿里帕老人。每到过年过节,孩子们都会回家团聚,180多口人围在老人身边。每当有孩子问:“阿妈,你对哪个孩子最好?”老人总会大笑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一样亲!”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阿里帕的颁奖词:
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当。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泉水最清,母爱最真 !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阎 肃这样评价她:
手心手背都是肉,身前身后都是娃,星星伴着月亮笑,每天都迎来一片金灿灿的朝霞。
王晓晖:她温暖的关爱没有民族之分,没有偏见之心。她把孩子们无助的眼神化作对世界的希望,把弱小心灵的惶恐抚平成面对尘世的从容。
沈浩 践行信念
事迹: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派驻小岗村的选派干部。他带领村民办工业、兴商贸、科学种田,以市场经济的头脑发展种植、养殖和高效农业,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
2006年,小岗村跻身2005年度“全国十大名村”。2007年初,小岗村被授予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2006年底,沈浩任职三年届满即将离开。小岗村村民们在挽留沈浩的申请书上按满了鲜红的手印,请求沈浩带领他们干三年。沈浩留下来了。又是三年的默默苦干。
2009年,任期又将期满。186名小岗村村民又在挽留沈浩的申请书上按下红手印。这一次上天让村民们的愿望落空了。2009年11月6日,沈浩在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子内去世,年仅46岁。这一次,沈浩永远留在了小岗村。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沈浩的颁奖词:
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 。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刘汉俊这样评价他
你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这片多情的土地;你是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这希望的田野。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把你举过头顶!站起来,你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你是一座丰碑!
李灵 心灵放歌
事迹:2002年,李灵从河南省淮阳师范学院毕业。她回家后看到农村有大量留守儿童辍学在家,便萌生了在家乡办学的念头。在父母和亲朋的支持下,她用家里20多万元的积蓄办起了周口淮阳许湾乡希望小学。在学校,她是校长兼思想品德老师。在她的辛勤操劳下,这个学校有了7个班,300多名学生。由于所有学生学费全免,学校无力为学生购置教辅读物和课外书籍。7年来,李灵为了办学已经欠了8万元的外债。
为了自己学校的孩子能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阅读,李灵趁着放暑假,向父亲要了200元只身来到郑州。她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沿街收购各种书籍。烈日下,李灵骑着破三轮车穿街过巷,拿着秤一斤斤地回收旧书本。她用汗水载回了孩子们的“精神食粮”。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李灵的颁奖词:
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是八零后。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刘姝威这样评价她
身旁是300多名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背后是那些在外打工父母们心中的挂念与寄托,这位乡村女教师赢得众人尊敬。
张瑞敏:为了孩子四处奔走,眼角有了皱纹,双手不再细腻,但是她把爱与温暖带进了乡村学校的课堂,她是让全国人民尊敬的“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
翟墨 云帆沧海
事迹:翟墨是个画家。他原本与航海无缘。当他听到新西兰航海家说,他航海大半辈子,都没有碰到过中国人时。翟墨深受刺激。
2007年1月6日,翟墨从山东日照起航。他沿黄海、东海、南海出境,过雅加达、经塞舌尔、好望角、巴拿马,穿越莫桑比克海峡、加勒比海等海域,横跨印度洋、南大西洋、太平洋,经过了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的15个国家、地区和岛屿。他航行了二万八千三百海里。2009年8月16日,他终于回到了日照,完成了中国首次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这两年半,他历经艰险,不断地挑战自身的艰险。
他路过拿破仑的流放地圣赫勒拿岛。上岸后,他直奔拿破仑的墓地。墓地前的留言簿上没有中文。翟墨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你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睡醒,世界将为之而震动。这次我来,就是告诉你,中国这头睡狮已经睡醒了。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翟墨的颁奖词:
古老船队的风帆落下太久,人们已经忘记了大海的模样。六百年后,他眺望先辈的方向,直挂云帆,向西方出发,从东方归航。他不想征服,他只是要达成梦想——到海上去!一个人,一张帆,他比我们走得都远!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陈 淮这样评价他
这不是一个个人的足迹,这是向世界昭示中华民族走向大海的宣言。
陆小华:翟墨桅杆上高扬的五星红旗,有力地告诉世人,中国人拥抱海洋的勇气、豪情与胸怀。
陈玉蓉 母爱齐天
事迹:陈玉蓉的儿子叶海滨13岁那年被确诊为一种先天性疾病——肝豆状核病变。这种肝病无法医治,最终可能导致亡。为挽救儿子的生命,陈玉蓉请求医生手术将自己的肝移植给儿子。可是她患有重度脂肪肝,无法捐肝救子。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陈玉蓉从医院出来后,当晚就开始了自己的减肥计划——每天走10公里。在随后的7个多月里,她每餐只吃半个拳头大的饭团;走破了四双鞋子,脚上的老茧长了就剐,剐了又长。
当她再次去医院检查时,奇迹出现了:脂肪肝没有了。医生感叹:“从医几十年,还没有见过一个病人能在短短7个月内消除脂肪肝,更何况还是重度。”
2009年11月3日,这对母子在武汉同济医院顺利地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她赋予了孩子第二次生命。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陈玉蓉的颁奖词:
这是一场命运的马拉松。她忍住饥饿和疲倦,不敢停住脚步。上苍用疾病考验人类的亲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艰辛,守住信心。她是母亲,她一定要赢,她的脚步为人们丈量出一份伟大的亲情。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彭长城这样评价她:
她疾走的照片,强烈地震憾了我的心灵。这种姿态,如此心酸、如此美丽。
王晓晖:为了孩子,母亲可以奉献多少?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答案。陈玉蓉暴走七个月,朴素的母爱愈发沉甸。
张正祥 勇者无敌
事迹:张正祥今年61岁。30多年来,他把心血都花在了滇池保护上。最多一周,他就会绕滇池一圈,检查滇池的污染情况。绕滇池一周的长度是126公里。至今,张正祥已经绕滇池走了1000多圈。这12万多公里的行走都是为了阻止对滇池的污染和破坏。
在过去的30多年里,张正祥花光了所有积蓄,卖了家里的养猪场。妻子无法忍受,离他而去。他的子女也经常受到不明身份人的恐吓,小儿子因此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张正祥自己更是经常遭到毒打。2002年深秋,当张正祥去一家私挖私采的矿场拍照取证时,矿主的保镖开着车就向他直冲过来,张正祥当即晕倒在地。两个小时后,一场大雨把他浇醒。这次挨打,使其右眼失明,右眼眶骨折。
不理解的人称他为“张疯子”。张正祥说:“不是我疯了,是那些人疯了。是那些人不知天高地厚了,疯得只知道钱了。”
他用牺牲整个家庭的惨重代价,换来了滇池自然保护区内33个大、中型矿、采石场和所有采砂、取土点的封停。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张正祥的颁奖词:
生命只有一次,滇池只有一个,他把生命和滇池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他是一个战士,他的勇气让所有人胆寒,他是孤独的,是执拗的,是雪峰之巅的傲然寒松。因为有这样的人,人类的风骨得以传承挺立。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陈锡添这样评价他:
一个农民,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保护滇池,他不惜牺牲全家的利益,更不惜付出骨髓身残的代价,这精神何等宝贵!
濮存昕:面对贪婪、愚昧和凶残的困境,他坚持信念,用勇敢不屈不挠的斗争证明,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不是一句空话,他是中国真正的环保大使。
萨布利亚?坦贝肯 光明心生
事迹:萨布利亚·坦贝肯,1970年出生于德国,12岁时双目失明。“盲文无国界”组织的创始人。
在波恩大学求学期间,她发现藏文还没有盲文,便借鉴其他语种盲文的开发经验,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发出藏盲文。1997年,萨布利亚到西藏旅行。她骑马穿越西藏各地,发现这里的盲童少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便萌生了创办西藏盲童学校的想法。
2000年11月,萨布利亚与西藏残联合作建立的盲人康复及职业培训中心正式运作。到目前为止,先后有96名盲童在这里接受了日常生活技能培训和藏、汉、英三种语言的盲文基础教育,以及按摩、电脑、手工编织、做奶酪、美术等职业技能培训。一般经过两年的专门培训,这些孩子都可以进入常规学校学习。一些盲童转入常规学校后,成绩非常优秀。
她为西藏盲人的教育和康复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因此获得2006年度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萨布利亚?坦贝肯的颁奖词:
她看不到世界,偏要给盲人开创一个新的天地。她从地球的另一边来,为一群不相识的孩子而来,不企盼神迹,全凭心血付出,她带来了光。她的双眼如此明亮,健全的人也能从中找到方向。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涂光晋这样评价她:
她是当代的普罗米修斯,虽然自己看不到光亮,却给远在异国他乡的西藏盲童带来了光明与希望。
王振耀:她让我们看到了现代的白求恩!一个外国盲人能够直接感受到藏族盲童的需求,这需要一种高尚的人道精神,更需要一种博爱的慈善情怀!
宋文骢 壮志凌云
事迹:国庆60周年大阅兵时,歼-10的飒爽英姿飞过天空,让世界瞩目。这是我国自行研制、具备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一代、高性能、全天候战斗机。随着歼-10战机的研制定型,我国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设计技术。
宋文骢是歼-10战机的总设计师,现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型号总设计师、自然科学研究员。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提出要研制一种适合我国空军2000年以后作战环境的歼击机,并列为国家重大专项,代号为“十号工程”。56岁的宋文骢,被国防科工委正式任命为歼-10飞机总设计师。
1998年3月23日,歼-10首飞成功。宋文骢喜极而泣,把自己的生日从3月26日改成了3月23日。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宋文骢的颁奖词:
少年伤痛,心怀救国壮志;中年发奋,澎湃强国雄心。如今,他的血液已流进钢铁雄鹰。青骥奋蹄向云端,老马信步小众山 。他怀着千里梦想,他仍在路上。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杜玉波这样评价他:
五十载春秋风华,二十年丹心铸剑,他的心血和灵魂全部默默倾注给了共和国的蓝天卫士,熔做了他的体,化作了它的魂。
纪宝成:终于,中国的蓝天上翱翔着可以与先进国家水平媲美的战斗之鹰,这是中国制造。他以赤子之心,蕴持伟力,铸就祖国蓝天的龙魂。
特别奖——何东旭、陈及时、方招等勇救落水儿童的大学生集体
事迹: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40多名同学结伴出游,来到湖北荆州市宝塔河江段的江堤上野炊。下午2时左右,一些同学在长江边游玩时,突然发现两个小男孩在江中挣扎。同学们迅速冲了过去,先救起了一个男孩。但是在救另一个男孩时并不顺利。危急时刻,站在沙滩上的十多名同学赶紧手拉手组成人梯下水搭救,另一名少年也获救。但是,由于水情复杂,加上学生们体力不支,最终搭起的人梯被冲垮了,很多学生落入江中。岸边的同学们大声呼救。附近的冬泳队队员闻声赶来,相继从水中救起6名大学生。而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人却因救人后体力不支消失在湍急的江水中,献出了年仅19岁的宝贵生命。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刘姝威这样评价他们:
他们用19岁的肩膀铸造生命之梯,他们的行动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涂光晋:三个年轻生命的逝去和两个孩子的生还,并不是简单的生命风险交换,而是在修复和重构着健康社会应有的道德基石。
杜玉波:他们纵身一跃,划出了人生最壮丽的弧线,他们奋力一举,绽现出生命最高尚的光芒。他们用青春传承了见义勇为,用无畏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
阎肃:挺胸踏浊浪,何惧生与。至今江水上,清风满襟袖。
医生处处埋中国五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龚自珍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古时候出征的将士阵亡后,一般收尸都是用马皮包裹着运回营地或者家乡埋葬。
这句诗的意思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
这是主席的亲生儿子同志不幸在朝鲜站场牺牲,元帅请示主席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国内安葬,主席说出的一句诗。
古时候出征的将士阵亡后,一般收尸都是用马皮包裹着运回营地或者家乡埋葬。
这句诗的意思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
这是主席的亲生儿子同志不幸在朝鲜站场牺牲,元帅请示主席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国内安葬,主席说出的一句诗。
"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在古代打仗的时候,牺牲了的将士会被其他同伴用马皮包裹尸体运回故乡,表明他们是用生命来报答祖国的,活着的人以来纪念他们对祖国的贡献,彰显他们的忠心.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龚自珍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古时候出征的将士阵亡后,一般收尸都是用马皮包裹着运回营地或者家乡埋葬。
这句诗的意思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
这是主席的亲生儿子同志不幸在朝鲜站场牺牲,元帅请示主席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国内安葬,主席说出的一句诗。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龚自珍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古时候出征的将士阵亡后,一般收尸都是用马皮包裹着运回营地或者家乡埋葬。
这句诗的意思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
这是主席的亲生儿子同志不幸在朝鲜站场牺牲,元帅请示主席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国内安葬,主席说出的一句诗。
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什么?
从初中就开始接触鲁迅的文章, 对于鲁迅的了解,也是从他写的文章中所感受到的,他的言辞带有强烈的批判社会的性质。鲁迅对于黑暗社会的鞭挞,是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
其实鲁迅无论是从从事医学方面,还是选择弃医从文。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带动大家,一起使中国变得强大起来,富强起来。他一开始选择了医学,就是因为他的父亲生病,花了家里很多的钱,却并没有好转。他就萌生了如果父亲离世,或许会受的痛苦减轻一些,产生完这种思想,她便觉得自己特别不是人,对自己的父亲有着深深的愧疚感,心疼父亲,可是自己又无能为力,便选择了从医。
到后来,他选择了去日本东京学习医术,可是他看在眼里的都是中国留学生的低素质,生活中总是被日本人排斥,瞧不起,他感觉受到了强大的侮辱。自己的同胞在日本人的压制下,低声下气的生活,没有文化,永远抬不起头。在日本人眼中,中国人就是低能儿。由于鲁迅不甘于现状,也不允许中国人这样被日本人嘲笑,变成了他弃医从文的一个重要原因。
鲁迅弃医从文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是受到了的影响,写小说来揭露社会现实,来达到启蒙民众的目的。通过文字的方式,呼吁人们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让中国人饱读诗书,在任何地方都能抬得起头,不再受到日本人的侮辱,摆脱中国人是“低能儿”这个羞耻的称号,让中国变得更加强大起来。
王姬:怀孕拍戏致儿子脑瘫,为儿子拼命拍戏,女儿是她的骄傲
1993年,第一部在境外拍摄的**横空出世,《北京人在纽约》。
王姬凭借着“ 阿春 ”一角,一炮而红,斩获金鹰奖最佳女主角。
然而这部剧让王姬有悲有喜,直言后悔当初拍摄。
她拍摄这部剧时,正怀着孕。为了不耽误拍摄进度,没日没夜地拍,休息时间极少,导致儿子发育不良,智商停留在4到6岁。
王姬为了给儿子看病,自己老了儿子能有保障,拼命拍戏赚钱。
女儿心疼妈妈,肩负照顾弟弟的责任。
王姬是陕西西安人,由于父母工作调动原因,1962年出生于北京。
她的父母经常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管教女儿。她由姐姐照顾,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4岁就学会做饭,喜欢跟邻居学跳芭蕾舞。
她的母亲看女儿这么热爱舞蹈,就想着让她去当兵。母亲怕王姬不接受,就让当兵的邻居去问,带她去考文工团。
邻居问王姬:你想不想当兵啊?她感觉莫名其妙,问干嘛呀?
跳舞啊,你不是喜欢搞舞蹈吗?王姬开心着说好啊。
王姬就进入学校宣传队,在邻居的帮助下,考上了解放军文工团。她的母亲非常欣慰。
14岁的王姬在文工团刻苦努力,训练结束,自己还会偷偷练习一会。
1980年,吴德正在筹备动作**《塞外夺宝》,朋友就建议王姬去拍摄。
王姬完全不会演戏,看着镜头里面的自己,无法直视,这演的是什么啊?
她下定决定学习表演,打算考取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学院。
但朋友告诉她:北京人艺正在招生。王姬以为是 人艺学员班 ,根本没有看上。
经过了解才发现是好地方,赶紧报名试一试,没想到就进入人艺,与宋丹丹一批。
在人艺这段时间,王姬并没有得到重视,舞蹈出身的她只能演配角。
事业不如意,爱情却如意,她邂逅高峰。高峰是文工团的同事。
1982年,王姬转业后,与高峰联系,经常分享工作和生活的事情,顺其自然地在一起了。
跑龙套的那段时间,高峰一直鼓励王姬,事业好起来,开始担任重要角色。
1987年,王姬从别人口中,听到国外的事情,感到新奇。
她心想自己一眼望到头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想要看看世界是什么样的。
王姬决定放弃国内的事业,去美国学习发展,高峰支持她,因为工作原因自己没有跟去。
但二人会经常打电话,每次打王姬都热泪盈眶。高峰心疼女友,决定去美国一起生活。
然而高峰因为签证下不来,只能和王姬继续异国恋。
高峰没有放弃,一直申请签证将近有5次都是被拒绝。就在他和王姬要放弃的时候,却有了希望。
高峰告诉王姬:不能办美国的签证,能办泰国的签证。王姬心想在泰国也一样生活,打算黑在泰国了。
临走之前,王姬留了个心眼,给高峰拿到自己学校国际学生录取通知书。
到泰国之后,她先给在泰国的美国领事馆打电话,问关于男友美国签证的问题。
王姬就给工作人员讲男友的情况,按理说这种情况办下来比较难。巧合的是,领事的太太是中国人,异国他乡见到同国人感到亲切。
王姬顺利给男友办了美国签证,在泰国玩了几天,他们就一起飞去美国生活。
3年的异国恋终于结束了,王姬和高峰非常激动。
高峰和王姬一边在达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上学, 一边工作,二人共同努力在国外的生活越来越好,感情也迅速升温。
1989年,高峰向王姬求婚,她非常感动点了点头答应。
婚后,高峰在美国开了一家贸易公司当老板,公司越来越忙,王姬就辞掉工作跟随丈夫一起打理公司。
夫妻俩共同努力,一起拿到美国的绿卡。
2年后,王姬怀孕,高峰就不让她管理公司,在家里好好养胎,自己不工作的时候,就陪在妻子身边。
在丈夫照顾下,女儿顺利出生。看着可可爱爱的孩子,他们取名高丽雯。
从幸福的两口之家变成幸福的三口之家。
等女儿长大一点,王姬就带着女儿回国看望家里人,偶尔顺道给老公谈国内的生意。
1993年,王姬回国后,遇到了圈内好友陈道明,二人简单交流几句。
陈道明得知她在美国生活那么多年,觉得很符合自己正在参与的《北京人在纽约》,就把王姬推荐给冯小刚。
冯小刚让王姬去试戏,导演没有给出明确要求。郑晓龙心中已经有人选,想要让胡慧中参演。
然而胡慧中提出的要求,导演无法接受就放弃。找了一圈都不合适,才回头看王姬。
王姬也在苦苦等拍戏通知,以为自己没有选上就打电话骂导演。
然而几天之后,冯小刚通知她来救场。
彼时,王姬已经怀孕,检查结果出来都快开机。丈夫想要她推掉工作,却想着在家门口拍戏,不会有事。
殊不知这个决定酿成大错。
《北京人在纽约》是第一个去国外拍摄的剧组,时间有限,任务重。
郑晓龙和冯小刚一人带一个组同时拍摄,演员是没有办法分身。
王姬白天在A组拍摄,中间没有休息时间,晚上去B组继续拍。在这个剧组,三五天不睡觉是常事。
王姬是孕妇不休息宝宝和身体受不了,她只能趁着短暂的休息时间,在片场看到椅子就倒头就睡。
有时候,她工作的时候,肚子里的孩子都使劲动,好像是在抱怨妈妈太累了,让妈妈休息一会。
王姬摸着肚子说:“ 宝宝不管你是男的是女的,你跟妈妈扛一下,坚持住,很快这苦日子就会过去的 。”
王姬和肚子里的宝宝,在剧组累累活拍摄4个多月,营养也跟不上,导致肚子一点都没有变大。
有一次,王姬走到洛杉矶街头,因为走太慢被警察罚款,她告诉警察自己是孕妇,警察还不相信。
她和丈夫高峰就有些担心肚子里的孩子,最后几个月小心翼翼护着,生怕孩子出现问题。
生产当天还算顺利,儿子出生后,王姬一看没少胳膊少腿,悬着的心就放了下来。
全家人都非常开心,围绕着儿子转悠,姐姐高丽雯也喜欢弟弟,经常逗弟弟开心。
一年半后,儿子的症状出现了。
1994年,王姬和往常一样,起床给儿子喂饭,跟儿子玩耍。
玩着玩着,儿子突然全身抽搐,抽羊角风, 刚开始王姬觉得没啥事,后面越来越严重。
王姬吓坏了赶紧给高峰打电话,送儿子去医院。
经过检查,医生认为高晓飞 脑子有问题 。王姬完全不相信,就送去更好的医院,让权威专家给儿子看病。
医生不断地检查, 得到的答案是一样的,智商有问题。孩子患有自闭症,有时候会伴随脑瘫,还会癫痫。
不管多少岁高晓飞的智商永远停留在4到6岁,没有办法治疗。
王姬直接崩溃,完全不相信事实。父母 健康 ,自己和丈夫家里没有遗传病,为啥自己的生出的孩子会得病。
她这才反应过来是拍戏造成的,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她一直坚信儿子能恢复正常人的样子,大了就好了。
病急乱投医,王姬带着儿子四处求医。有治疗的机会,她绝对不会放过,都会让儿子尝试。
随着时间的推移,医生给出的肯定答案,儿子也没有好的迹象,王姬接受儿子是脑瘫的事情。
姐姐高丽雯从一开始喜欢弟弟,到弟弟犯病感到害怕,后来也慢慢接受这个弟弟。
有时候,她会帮助妈妈照看弟弟。
为了防止儿子发病,只能接受药物治疗,每天需要服两次药,不能间断。
儿子的药物和治疗费非常高,这几年给儿子治病,已经花光家里所有积蓄。
为了儿子的医药费,丈夫高峰在外面拼拼活,依然入不敷出。
王姬就决定回国拍戏赚钱。
1995年,王姬回国开始拍戏,丈夫在美国继续做生意赚钱。
儿子和女儿就没有人照顾,按理说应该公公婆婆照顾。语言不通,也不敢坐飞机。
王姬就将目标转移到自己父母身上,让60多岁的母亲去美国照顾孩子,却遭到拒绝。
那一刻她感觉无助,崩溃大哭起来。
后来,王姬的父亲不忍心女儿受苦,就劝老伴去美国。
“ 女儿最难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能帮上忙就帮。我自己能照顾自己,你放心就好了 。”
王姬的母亲考虑了一会,答应去美国帮助女儿照顾孩子。
母亲在美国,王姬就放心在国内拍戏,空闲时间就飞去美国看望他们。
然而王姬的母亲在美国生活困难,语言不通,不认识路,经常闹出笑话,都不想要在美国待下去。
王姬告诉母亲:妈,刚开始我也遇到这些烦心事,咱可以先从学英语开始,慢慢就习惯。
王姬的母亲就跟着高丽雯学习英语,不懂的地方高丽雯会耐心给姥姥解答。她还会帮助姥姥做家务。
王母逐渐适应在美国的生活,照顾生病的高晓飞和高丽雯已经信手拈来。
王姬和高峰完全放心,一门心思全部在工作上,给儿子赚医药费。
王母慌了赶紧出去找,好在没有丢。
经过这件事,王姬更担心儿子,很怕有一天自己离开这个世界,儿子怎么办。好在她有一个懂事的女儿。
自从儿子生病之后, 王姬的注意力全部在儿子身上,对女儿的关心和照顾非常少。
刚开始高丽雯完全不理解母亲,等到长大一点,才知道母亲的不容易。母亲在外面拼拼活拍戏,是为了保障弟弟的未来。
高丽雯作为姐姐,在道德观念上是要抚养弟弟的,王姬认为 都是自己的孩子,凭什么给女儿压力,对女儿不公平。
她希望能多赚钱,让儿子将来有保障,有钱,大家就能全心全意照顾他,等到走的那一天也放心,很希望自己能活得比儿子长。
有一天,王姬在国内拍完戏,伤痕累累的飞去美国。女儿看到妈妈这样非常心疼,就告诉妈妈别这么累。
王姬就告诉女儿:我得多挣点钱,将来你弟能有一个保障,你弟弟这样,没有钱将来可怎么活。
高丽雯听哭了说:“ 妈妈,你不用担心,我会帮你照顾弟弟的 ”。
王姬非常感动,流下了眼泪。女儿有这片心自己就知足,要是女儿这样做,自己会内疚一辈子。女儿没有听妈妈的话。
在纽约大学读书的那几年,高丽雯就没怎么花家里的钱,开始外出打工赚钱。时不时会补贴家里,留在自己够花的生活费。
王姬不会收女儿的钱,她就告诉妈妈,给弟弟治病的钱,弟弟的病才是最重要的。王姬非常感动,一刹那女儿长大了。
2011 年,高丽雯报名参加华裔**纽约比赛,虽然没有获得冠军,但引起导演段国云导演注意。
他问王姬要不要女儿演戏。王姬不同意女儿进入演艺圈,却还是去问女儿愿不愿意。
高丽雯受母亲影响,想要尝试一下,参演《危情营救》。有过这一次经验,高丽雯就喜欢上演戏。
她梦想是当一名律师,却改成和妈妈一样成为优秀的演员。
王姬知道后非常生气,高丽雯告诉妈妈, 这样可以替你分担,给弟弟赚更多钱。 她非常感动。
王姬不再阻止女儿星途梦,开始帮助女儿在演艺圈发展,有时候母女俩也会合作出精彩的作品。
高丽雯赚的每一笔钱,都会给母亲,给弟弟花,她要让妈妈放心,自己能照顾弟弟。
2019年,王姬已经57岁,母亲已经80多岁,身体大不如从前。她就将母亲送回北京养老,自己亲自照顾儿子。
高晓飞已经20多岁,依然需要王姬哄着吃药,照顾生活起居。有时候,她要外出拍戏,照顾弟弟的责任就会落到女儿身上。
高丽雯让父母看到,自己会和她们一样爱弟弟,即便是他们老了,对弟弟的爱也不会变。
高丽雯和高晓飞姐弟情深。
王姬虽然没有一个完整的儿子,但却有一个懂事孝顺的女儿,帮助她分担压力,让弟弟未来有保障。
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生,重要的是坦然面对,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阳光总在风雨后!
急!!!中国人在澳洲创业史
1,李其芳是澳大利亚全科医生与皮肤癌医生,是澳大利亚青年医生中的精英。他以非凡的毅力,在悉尼市凌格地区(LAME COVE)创办了自己的医疗中心和皮肤癌治疗中心,并以超凡的医术与认真的态度为病人治病,获得病人的普遍赞扬,也得到当地政府与卫生主管部门的好评,完美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医德,获得澳洲医学界的高度赞许,成为海外医生移居澳洲的杰出人物”。
…………………………………………………………………………
1964年,李其芳出生于海南陵水县陵水镇的一个小山村,中学时代的李其芳便是一名出类拨萃的学生。1979年,只有15岁正在读高二时,怀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自信,他报名参加高考,没想到竟然一举考上海南医专医疗专业本科班,成为全校年纪最小、稚气未脱的少年大学生。
做为一名时代幸运儿,李其芳一路顺风,毕业后分配海南级别最高的医院——海南行政区人民医院工作,并很快便专业定向为颅脑外科医生,师从著名颅脑外科医生史克珊。
一帆风顺,春风得意,年仅20岁,正是青春似火的年代,对于李其芳来说。那是他人生中工作、学习青春激情熊熊燃烧的岁月。
那时,分配到海南医院的医生源自全国各医学院校,自然不乏各名牌院校。虽然年纪小,虽然毕业于名不见经传的专科学校,但凭借刻苦的学习、精湛的技术、忘我的工作态度,李其芳在几十名年轻医生中脱颖而出。曾被评为医院的“优秀医生”,曾做为青年职工代表上台讲演,曾为刚分进医院的年轻医生介绍学习、工作经验,并被医院内定为“最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医生”而重点培养。
理想的单位、理想的专业、似锦的前途,李其芳拥有全年级同学、同时代毕业的年青人羡慕不已的东西。可干了4年之后,李其芳却出人意外地选择了离乡背井、漂泊异乡。
“拥有这么好的工作条件与生活条件,当时你为何选择出国?”采访时笔者问他。
“让我萌生出国留学的因素有:一、医院院长乃国外留学归来的院长,知识丰博,技术精湛,卓有成就,是我心目中的楷模;二、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全国刮起一股英语热。医院的年青医生自发组织起‘英语沙龙’,我从中获取了好多国外信息。于是,我认准了,要想专业上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就应该出国深造”。
“一石激起千层浪”。李其芳出国留学的决定,遭到周围亲戚朋友、同学的强烈反对。他们一致认为,在海南医院这样顺顺畅畅地走下去,李其芳肯定会成长为一名知名的颅脑外科医生;西方各国家一致不承认中国的医科大学文凭,更不用说专科学校的文凭。倘若如果英文不过关,那只能当一名地位卑微的打工仔公民。放弃光明宽阔的康庄大道偏走黑灯瞎火的羊肠小道,无端荒废学业、事业,实在太可惜了太不明智了。
总而言之,在各种压力下,李其芳的选择无疑是需要足够的勇气的,就象在茫茫的大海之上给自己选择了一条新的航向,而这条新航向既没有可以倚靠的岸礁和岛屿,也没有可以预见的未来,
李其芳出国,走的是自费留学的道路,父亲是基层干部、母亲是乡村教师,捉襟见肘的家底,出国的费用自然得家里靠东挪西借。
也许骨子里与生俱来的坚韧、执着使然,明知出国的道路坎坷、前景莫测,李其芳偏偏咬住青山不放松。
经过一年的深思熟虑,李其芳将目光投向澳大利亚,一位父亲的朋友的朋友做为他的经济担保人。
“出国时,有朋友见我背包里装有一大堆医学资料,对我说,你到哪里是当打工仔,哪有医生给你当?我笑着对他说,工是要打,但医生总是要当……”。
1988年9月,这是李其芳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析点。背着简单行囊的他,怀着“男儿立志出乡关,学问不成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无处不青山”豪情与淡淡的惆怅,告别亲人、告别家乡。
当李其芳乘坐的银鹰冲上蓝天之时,他也象一只敢于搏击长空的雄鹰,从北半球飞往南半球。陌生的国度、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举目无亲的李其芳抵达悉尼的第二天,怀揣毕业证书与工作经验介绍信一家医院一家医院的找工作,结果呢,处处碰灰。人们正色告诉他,澳洲政府是不会承认中国的医生证书的。
为了生存,他只好到咖啡店当服务生、清洁工、给装修公司打下手。几个月后,他找到一份在医院当医疗器械清洁工的工作,对此,他感到很幸运,因为这样可以接近医学,可以有机会与医护人员交流而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医学英文水平。。
回顾找工的艰难过程,李其芳调侃的口气说:“当时,我们借用语录来勉励自己‘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工作!”。
在半工半读的过程中,他对澳洲政府的政策逐渐有了全面的了解。从重视国民健康出发,与西欧各国家一样,澳洲很注重医生的素质,所设的无论是考取医学院校还是取得专科医科、全科医生以及无条件营业执照资格门槛都高得令人生畏。规定成绩必须是最优秀的中学生才能报考医科(其次是律师)。医科大学最少得读六年,毕业后只能在公立医院工作,有几年的临床经验才能申请加入专科或者全科医生的训练,训练历时三至五年,通过审查后必须经过各种严格的考试才能取得全科或者专科医生资格,才能有资格在公立医院、私立医院当医生、或者独立开业。在澳大利亚,医科大学毕业后,最少得奋斗七年左右才能取得全科或专科医生资格。至于来自国外的医生,无论你来自多高级别的医院,无论你拥有多少年临床经验,要取得专科医生或全科医生资格证书,得经过专门机构的严格审查,得经过一道道十分严酷的考试。第一步是医学英文考试;第二步是笔试,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200多道临床基础知识试题;第三道是临床知识考试,包括口试与现场诊病考试。据统计,数年来,来自世界各地的医生第一次能通过考试者只有20%,通不过者有没有复考机会则受每年参与复考名额的限制,假如超过限定的考试次次数而仍然通不过考试,则永远失去考试机会,即终生不能获取专科或全科医生资格。
与所有漂泊异国艰难求学的海外游子一样,李其芳在悉尼半工半读的岁月是艰辛苦涩的岁月,因为出国的几万元费用大部分是借债,得靠打工一点一点的寄回家还债。
“那些日子,我天天早出晚归,上午听课,下午在餐馆打工直至夜里11点钟,再等公交车、坐公交车回到住处已是下半夜,躺在床全身骨头就象快散架一样。可再累再困清晨闹钟一响又得爬起来……”,谈起那段打工生活,李其芳语气黯然。
虽然干的是毫无技术含量的活,但李其芳魂牵梦绕的还是自己的专业。他希望在基础医学研究方面寻找进入临床工作的突破点。为此,他利用在医院当器械清洁工的条件,多方委托朋友、熟人寻找神经外科的专家教授的帮助。
都市攘攘,人海茫茫,在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无论是找工挣钱还是找人帮忙,李其芳的心境,就象我国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诗词所描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1990年,他得到悉尼大学医学院从事脑外科解剖与生理研究的理查德、邦尔教授的支持与帮助,这位好心的教授介绍李其芳到他的研究所当他的助理研究员,给了他一个开展基础研究的平台。李其芳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而加倍努力,撰写多篇科研论文发表,其中《中脑导水管旁细胞功能研究》,于1991年澳大利亚神经基础科年会上宣读,得到与会专家的赞许,也让研究所从中发现他的才华,给他攻读博士学位的两份学奖金,一份是支付学费而不需再打工的奖学金;另一份是支付生活费的奖学金。
天道酬勤,李其芳以他的努力创造了一个机遇,这个机遇给他不仅仅是一个广阔的平台、丰富的资源,更有视野的开阔与人生的积淀。在这里读书、研究,他有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畅快,还能领略到比别人更多的精彩。
于是,自1992年,李其芳开始在悉尼大学医学院攻读学位。他一边做博士学位研究,一边复习功课参加该医学院医学生考试,他的目的一是以此提高自己的医学英文水平,二是以此测试自己的基础医学知识水平。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在70名考生中,他的考试成绩居然名列前茅,而且还是唯一的一名来自国外的考生。此次考试结果,大大增强他的自信心。
因为缠绕于脑里那挥之不去的干老本行的梦想,虽然读博一路顺风,可当次年通过全科医生考试后特别是拿到澳洲永久居留证后,他毅然向学校提出休学一、二年……
谈到参加澳洲全科医生考试,李其芳回忆道:“当时(1995年)参加此项考试者,除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医生外,也有不少来自国内名牌医科大学毕业生。换一句话说,我是与全世界的海外移居医生竞争。一听我来自中国,又是海南一所专科学校毕业,有的投以怀疑、鄙视的眼光,有的则直言不韪地泼冷水。结果呢?第一步医学英文考试我是一次通过;第二步也是一次通过。就我所知,与我同一考场的几十名考生只有廖廖几人通过,其他全被刷掉。这对于非英语背景的考生来说非常难得,因为当时参加考试的上千名来自英语背景的医生中,也只有10%人通过考试。第三步临床考试,两位专业教授坐在你的面前,一人接一人提问,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提问,没有给你细思慢索的时间,也就是测试你基础知识的牢固程度、思考问题的灵敏性、判断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第一次考试我没有通过,次年即1996年通过,取得全科医生资格,即相当于我国从医学院毕业的普通医生的资格。但还不能独自开业,如要取得开业执照,还得经过进一步的临床训练后,再向澳大利亚皇家医学会提交申请。对了,讲到这里,得介绍该澳大利亚皇家医学会,该医学会是一个全国性权威性医学会,要取得会员资格,得经过澳大利亚著名的专家教授的严格的审查、严厉的考试(考试又分为口试与笔试),还得到医院每科轮科两年,还得到乡下当乡下医生两年以履行为民众、为国家服务的义务等一系列训练及考核后,才能取得该医学会会员资格、才能独立开业。在澳大利亚,来自海外的医生,能取得专科或全科医生资格已经很不容易。好多人奋斗到这一步便停止脚步知足而乐。可我这个人,个性好强。只有专科或全科医生资格只能在公立医院或私立医院当医生,如取得无条件营业执照而自己开业,全科医生的收入是在上述医院收入的五倍以上,至于专科医生则是十倍以上。当然,收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澳大利亚皇家医学会无条件执业证书是检验从医者水平、能力的试金石。在争取澳大利亚皇家医学会全科医生无条件执业证书过程中,我到雪梨皇家医院、老人病院、妇科、儿科、内外科医院每科轮科两年,接受系统的全科医生训练后,还到乡下当了两年乡下医生,履行为民众、为国家服务的义务”。
十年的苦苦攻读、苦苦奋斗,披荆斩棘地通过全科医生考试后,再接受五年医院全科医生训练又当了两年乡下医生,2003年1月,李其芳完成了全科医生的全部训练,回到悉尼,经过皇家医生会全科医生考试后,于2004年终于拿到全科医生无条件营业执照。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个营业执照,浸润了你17年心血与汗水,其其含金量比博士学位的含金量还高。虽然你当年没有读完博士学位,但就医学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来说,你不是博士却胜似博士。做为当年曾任过你的课的老师,我为有这样的优秀学生而自豪”笔者赞赏道。
“可以说,为拿到这个营业执1988年9月,这是李其芳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析点。。。很多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天道酬勤,17年心血与汗水,李其芳成功了!可以说,为拿到这个营业执照,我付出的心血、汗水比拿博士学位高出一倍以上。好多从国内来的医生都诚恳地向我请教成功之道……”李其芳直言道。
十七个春秋,十七载苦斗,从一个处于社会最低层的打工仔一步步奋斗到澳国社会的一等公民,李其芳实现了他当初的理想“工是要打,医生也是要当的”。然而。这当中的甜酸苦辣难以言尽。有道是,有所得便有所失,因为埋头读书、苦苦奋斗,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妻女,前妻耐不住寂寞而红杏出墙,以致他不得不面对婚姻破裂、家庭解体的痛苦……
有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选择越艰险崎岖的道路,就可能拥有越迷人的风景”。悠悠岁月、漫漫人生,李其芳选择的就是一条艰险崎岖的道路,而他一路艰难跋涉、也一路喜收硕果。2001年,他到昆士兰省北部乡下农村当医生时,发现那里皮肤癌患病率较高,为此他把皮肤癌当作研究课题,应用精湛的外科技术为皮肤癌病人行切除手术。把病人视为亲人的治病态度、甚高的治愈率,他受到当地民众与医疗部门的赞许,一时名声大振,也让他感受了成功的喜悦。
拿到全科医生无条件营业执照后,为了让即将开设的诊所能更好地为当地民众服务,在对悉尼地区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他选择皮肤癌患病率较高的悉尼市北部——凌格,筹资开设了一所全科与皮肤癌诊所,诊所里除了他本人外,尚有两个专科医生、两个本科医生,开设了肠胃专科、妇产科、理疗科、营养科、心理治疗科。他的诊所成为该地区设备先进、科目齐全的医疗中心,受到病人普遍欢迎,也得到当地医疗部门的好评,好多病人开车一百多公里闻名前来找他看病。开业伊始,每天接待的病人就有一百来人。
………………………………………………………………………………
采访快结束时,笔者对李其芳说:“你是海外医生移居澳洲的楷模,是中国人的光荣,也是令母校非常自豪的一位学子,你能否谈谈你的感想及对海医的师弟师妹们说几句话?”
“无论在哪里,我说我是海南医专毕业生,没有一个人相信。因为好多国内名牌医科大学毕业者都做不到我今天的成绩。但是,我认为,不管在哪个院校毕业,大家的机会都是一样。不要以为海医毕业生就比别人低一等,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你确定奋斗目标,敢于进取,勇于奋斗,海南医学院同样能出大才”
“你必须有一个发展平台,才能展现你的水平、你的能力,你必须善于从失败中吸取进行教训、从成功中得到激励、从竟争中成长……”
“澳洲每年都吸收几百名有临床经验的工作人员来澳工作,这就给有志于在海外深造者提供机遇,当然,首先得打好医学英文基础。虽然奋斗过程艰难曲析,但我凭借自信的力量、坚韧的毅力一步步走过来。我希望我的师弟师妹们的道路比我顺畅!”李其芳情真意切道。
当笔者热情邀请他今年12月6日回校参加建校六十周年庆典活动时,他说:“我去年年底回国,参观了母校新校,很受鼓舞。很想回去参加庆典活动,可12月正是诊所一年中最忙的季节,恐怕难以脱身,不过,我会为母校校庆尽点绵薄之力”
云淡风清的言语中,这位优秀学子对母校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2,
罗成先生除了具有江西商帮特有的经商性格以外,还善于揣摩消费者和员工的心理,迎合不同主顾的要求,罗成被马来西亚星洲日报评为马来西亚历史上最年轻最出色的中国投资者之一,2006年在马来西亚创办马来西亚东方学子留学有限公司(Eastudy Services Sdn. Bhd.)的时候,尚未满23岁。先后被马来西亚泰莱教育集团、双威教育集团、亚太科技大学、英迪教育集团评为最佳策略合作伙伴,为马来西亚与中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做出巨大的贡献,率出提出了留学服务“B2C”即自助留学理念,也是马来西亚国际教育管理有限公司的创办人。以至于,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部长莫哈莫卡立毫不吝啬地称赞罗成是中国出口到马来西亚最好的“产品”。经过3年的迅猛发展,马来西亚教育联盟已经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教育服务公司,通过与马来西亚院校之间的合作,每年接待中国、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伊朗等上千名学生。2008年回国创业,创立上海成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一口通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和上海互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09年9月宣布首笔融资200万美金进军新加坡互联网市场,打造新加坡第一中文门户网站-华新网。2008年底开始运营的新加坡教育联盟也占领了中国留学新加坡十分之一的市场。罗成的自助留学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引领出国留学的新风尚,帮助无数中国学子实现留学梦想。2009年11月底,罗成与澳大利亚教育界名人创办了澳大利亚教育联盟,同时在澳大利亚珀斯设立澳大利亚代表处,将自助留学理念引进到澳大利亚留学市场。
在2009年出国留学服务机构年度评比中,罗成旗下的马来西亚东方学子留学有限公司获得“国际教育贡献奖”荣誉,马来西亚教育联盟网创办人罗成也获得了中国留学****称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