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癫痫病治疗方法有哪些?能治好吗

2.小儿癫痫的症状及其并发症

3.治疗癫痫,什么最有效?治疗期为多久?需要多少医药费?

4.中医怎么治疗癫痫的

癫痫病治疗方法有哪些?能治好吗

儿童局部癫痫治疗-儿童部分性癫频繁发作

癫痫疾病一般是可以治愈的,病情比较轻的患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方法。

癫痫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卡马西平,丙戊酸等药物。

2、手术治疗。可以通过切除与癫痫发作直接相关的脑组织,达到控制癫痫发作的目的。

癫痫产生的原因:

1、皮质发育障碍。大脑皮质部位出现异常病变,与发育障碍有关,导致癫痫病的发作。

2、脑内肿瘤。脑内肿瘤可直接引起癫痫发作,可通过转移至颅内或出现副肿瘤综合征成为癫痫反复发作原因。

3、头部外伤。头部受到外伤之后,局部神经元会受到刺激,可能发生癫痫。

小儿癫痫的症状及其并发症

  小儿癫痫常见症状:

 四肢抽搐、反复高热、惊厥、昏睡、一过性昏厥、额叶癫痫的前额极区发作、癫痫和癫痫样发作、额叶癫痫的眶额区发作

  一、症状

 1、部分性发作(partial seizure) 部分性发作脑电图异常放电限局在脑某一部位或从某一局部开始。发作时不伴意识障碍为简单部分性发作。伴有意识障碍为复杂部分性发作。部分性发作也可泛化为全身性发作,而且脑电图由局部放电演变为全脑性放电。

 (1)简单部分性发作(simple partial seizure):发作开始意识多不丧失,最初发作表现可反映癫痫起源的脑区。

 ①运动症状:小儿时期以部分运动性发作为主,包括:

 A.限局性运动症状。

 B.Jackson发作,即发作从一侧口角开始,依次波及手、臂、肩等。

 C.扭转(旋转性)发作。

 D.半侧发作。

 E.扩散为全身性发作。

 ②感觉症状:包括:

 A.躯体感觉(麻木、疼痛等)。

 B.特殊感觉异常(视、听、嗅、味)及幻觉。

 C.旋转感等。

 ③自主神经症状:包括:胃部症状、潮红、苍白、冷汗、心悸、竖毛肌收缩、瞳孔散大等。

 ④精神症状:常见于复杂部分性发作、包括认知障碍、记忆力障碍、情感问题(恐惧、愤怒)、错觉(视物变大、变小)及幻觉。

 (2)复杂部分性发作(complex partial seizure):有意识障碍、发作性感知觉障碍、梦游状态等。常有“自动症”,是意识障碍下的不自主动作。复杂部分性发作可从单纯部分性发作开始,随后出现意识障碍,也可从开始即有意识障碍。可见于颞叶或额叶起源的癫痫。EEG在发作时有颞、额区局灶性放电。

 (3)部分性发作继发为全身性发作:小婴儿部分性发作时由于难以确定婴儿发作时的意识水平,往往表现为:

 ①反应性降低:动作突然减少或停止,无动性凝视或茫然,有人称为“颞叶假性失神”(temporal pseudo absence)或“额叶失神”(frontal absence),但不是真正的失神发作。

 ②自动症:常见为口部的简单自动症(如咂嘴、咀嚼、吞咽、吸吮等较原始的动作);或躯干肢体无目的不规则运动,与正常运动很相似。

 ③自主神经症状:呼吸暂停、呼吸节律改变、发绀、面色苍白、潮红、流涎、呕吐。婴儿自主神经症状较年长儿为多,年长儿很少以自主神经症状作为主要内容的发作。

 ④惊厥性症状:表现为眨眼、眼球震颤或口角抽动、扭转或姿势性强直、局部肢体轻微阵挛,与年长儿相比,发作较轻。

 2、全身性发作 全身性常有意识障碍,脑电图上表现两侧大脑半球同时对称放电。

 (1)强直-阵挛性发作(tonic-clonic seizure):发作时突然意识丧失,瞳孔散大,全身肌肉强直或阵挛或强直-阵挛性收缩。强直发作指肌群持续而强烈的收缩为特征,肢体躯干固定在某个姿势5~20s。有时表现为轴性强直,头、颈后仰,躯干极度伸展呈角弓反张;有时表现为“球样强直发作”,低头、弯腰、双上臂举起、屈肘,持续2~3s,站立时发作会摔倒;有时轻微的强直发作,表现为眼球上转、眨眼或眼球震颤,称为“强直性眼球震颤”。阵挛发作是指肢体及躯干呈有节律性重复的收缩为特征。强直-阵挛性发作是指强直期后,逐渐演变为阵挛期,最终结束发作。

 (2)肌阵挛发作(myoclonic seizure):表现为某个或某组肌肉或肌群快速有力的收缩,不超过0.2s,抽动后肢体或躯干立即恢复原来的姿势(状态),屈肌比伸肌更易受累,上肢明显。婴儿期肌阵挛的特点有2种:

 ①全身性粗大肌阵挛:表现为躯干、颈部、四肢近端突然猛烈抽动,动作幅度大、孤立的或连续的。EEG表现为高波幅多棘慢波爆发,或突然广泛低电压。

 ②散在游走性肌阵挛:表现为四肢远端、面部小组肌群幅度较小的抽动,多部位游走性,EEG为持续性弥漫性慢波多灶性棘波、尖波。

 (3)失张力发作: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肌张力减低或丧失,不能维持原来的姿势,导致突然跌倒或姿势不稳。有时发作时间短暂,在未摔倒在地时意识已恢复,可立即站起;长时间的失张力发作可持续一至数分钟,表现全身松软,凝视,但无运动性症状。EEG发作间期和发作期可表现为全导棘慢波或多棘慢波发放;发作期还可表现为低波幅或高波幅快活动和弥漫性低电压。

 (4)失神发作:见下述癫痫综合征部分。

  二、癫痫综合征

 (1)只见于小儿时期,现按发病年龄早晚依次介绍如下:

 ①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往往有惊厥家族史,基因定位多位于20q13.2,少数定位于8q染色体上。均见于足月儿,出生时一般情况良好。生后2~3天内发病,惊厥形式以阵挛为主,可以表现为某一肢体或面部抽动,也可表现为全身阵挛;少数表现为广泛性强直。有时表现为呼吸暂停,发作频繁,发作持续时间较短。从病史及体格检查中找不到病因,脑电图无特殊异常,生化检查及神经影像学检查均正常。10%~14%小儿转为其他类型癫痫。

 ②良性新生儿惊厥:本病遗传不明显。90%病例在生后4~6天内发病,其中又以生后第5天发病最多,又称“五日风”。男孩略多于女孩。本病病因不太清楚,无代谢异常。惊厥多表现为阵挛发作,有时伴有呼吸暂停,发作频繁,有时呈癫痫持续状态。脑电图在发作间期常可见尖型θ波。本病预后良好,惊厥多在数周内停止,以后不再复发,精神运动发育正常。

 ③小婴儿癫痫性脑病伴暴发抑制:1974年大田原首先报道本病,故又称为大田原综合征。生后3个月以内发病,多在1个月之内起病,主要为强直痉挛发作,单个或成串发作,有时可见面肌抽动或半侧抽动,很少见肌阵挛发作。脑电图表现为“暴发-抑制”特征性改变。CT及磁共振检查常可发现脑部结构异常,如脑畸形、发育异常等。本病治疗困难,少数病例用ACTH有效,大多数病例有严重智力低下及体格发育障碍,甚至早期亡。成活者多在3~6个月演变为婴儿痉挛的临床与EEG特征。

 ④早期肌阵挛脑病:本病可能与遗传代谢障碍有关,而无明显的神经影像学异常。生后3个月以内起病,家庭常有类似病例,主要表现为频繁的游走性肌阵挛发作和部分性发作,有些病例表现为强直发作。脑电图也表现为“暴发-抑制”,和大田原综合征不同之处是:本病暴发-抑制图形在睡眠时明显,清醒有时见不到。本病预后不良,抗癫痫药及ACTH效果均不明显,多数早期亡,很少活到2岁。

 ⑤婴儿痉挛:为严重的癫痫综合征,较常见,美国资料为1/6000~1/4000,男女比1∶2。1841年West首先描述本病的发作情况,又称为West综合征。1岁以内发病,4~9个月最多。病因可分80%为症状性,20%为隐源性。引起本病的继发性原因多种多样,如脑发育障碍所致的各种畸形、宫内感染、围生期脑损伤,核黄疸、免疫缺陷、代谢异常,生后感染、窒息,染色体异常等因素,均可引起本病。其中,10%为结节性硬化。本病发作形式特殊,为一连串的强直痉挛发作,可分为屈曲型、伸展型及混合型。屈曲型表现为点头、弯腰、屈肘、屈髋等动作。伸展型表现为头后仰、两臂伸直、伸膝等动作。混合表现为部分肢体为伸展,部分肢体为屈曲。在一次抽搐后间隔1~2s又发作第2次,可连续10余次或更多。可伴大笑,哭闹,自主神经异常表现。EEG表现为“高度失律”,正常节律消失,各导联见到不规则、杂乱、不对称、高波幅慢波、棘波、尖波、多棘慢波。本病常合并严重的智力倒退或运动发育落后,多数病儿转变为其他形式的发作,特别以Lennox-Gastaut综合征最为多见。

 ⑥婴儿良性肌阵挛癫痫:6个月~2岁发病,患儿神经发育正常,发作表现为短暂的肌阵挛,双上肢向上向外侧伸展。抽动可以是单个发作,也可重复发生。发作时双眼上翻,意识不完全丧失,很少波及下肢,当下肢有肌阵挛发作时,可使小儿跌倒。肌阵挛发作时伴有EEG异常放电,表现为弥漫性棘慢波或多棘慢波,清醒时若无临床发作,脑电图常无异常放电,在嗜睡及困倦时和睡眠早期阶段容易出现异常。丙戊酸钠很容易控制发作,部分病例以后转变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

 ⑦婴儿重症肌阵挛癫痫:1978年Dravet首次描述本病。一般在5~6个月时出现第一次惊厥,往往伴有发热或在惊厥前有感染或预防接种史,初起发作形式为阵挛或强直-阵挛,以后才呈肌阵挛发作,形式多样,可为全身抽动或某个肢体抽动,发作时常摔倒。自惊厥开始后,智力及语言发育逐渐落后或共济失调。EEG第1年往往正常,第2年后出现弥漫性棘波、棘慢波或多棘慢波。本病治疗困难,不易控制发作。

 ⑧Lennox-Gastaut综合征:本综合征占小儿癫痫的1%~10%,男孩略多于女孩,1~8岁发病,3~5岁为高峰,20%病儿在2岁前发病。2/3的病例可发现脑结构的异常或在惊厥前已有精神运动发育落后的表现。临床发作形式多样性是本综合征的特点,如强直发作、不典型失神、失张力发作和肌阵挛发作,后两种不如前两种多见。患儿可同时存在几种发作形式,也可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EEG在发作间期表现为全导0.5~2.5Hz慢的棘慢波,左右大致对称。本综合征预后不良,治疗困难,惊厥持续到青春期,甚至到成年。

 ⑨肌阵挛-站立不能发作癫痫:94%的病儿在5岁以内发病,以3~4岁最多,男孩明显多于女孩。肌阵挛多为轴性发作,表现为点头、弯腰、两臂上举,常有跌倒,不能站立,所以称为肌阵挛-站立不能发作。EEG在发作期或发作间期均可见到不规则棘慢波或多棘慢波,背景波正常。多数病例治疗效果较好。

 ⑩具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是小儿癫痫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占小儿癫痫10%~20%,大多在5~10岁发病,其中以9~10岁最多,本病与遗传有关,往往有癫痫家族史。发作多在入睡后不久或清醒前后发生。表现为口咽部感觉异常及运动性发作,随后出现半侧面部肌肉抽搐及同侧上下肢抽动,有时可发展为全身性抽动。10%~20%病儿仅有一次发作,另有10%~20%病例发作频繁。本病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正常,智力正常。神经影像学检查正常。大部分病儿EEG背景活动正常,在中央区或中央颞区出现棘波或尖波,随后为一低波幅慢波,可单独出现或成簇出现。异常放电在入睡后增加,大约30%病儿仅在入睡后出现,当疑为本症的患儿,如清醒时脑电图正常,应做睡眠脑电图以明确诊断。本病预后良好,青春期后大多停止发作。对药物反应良好。

 具有枕区放电的小儿癫痫:发病年龄多见于4~8岁,男孩略多于女孩。发作可在清醒或入睡时,惊厥表现为半侧阵挛发作或扩展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惊厥前部分病儿出现视觉症状,如一过性视力丧失,视野出现暗点、幻视等。1/3发作后有头痛、恶心及呕吐。EEG在发作间期表现为枕部和后颞部出现一侧或双侧高波幅棘波或尖波,这种异常放电睁眼时消失,闭眼后1~20s重复出现。1/3~1/2的病儿仅在入睡后脑电图才出现变化,故部分病例应做睡眠脑电图以明确诊断。

 获得性失语性癫痫:本病又称为Landau-Kleffner综合征,4~7岁发病最多,男孩多于女孩,发病前语言功能正常,失语表现为能听见声音,但不能理解语言的含意,逐渐发展为语言表达障碍。大约有一半病人首发症状是失语,另1/2病人首发症状为惊厥,惊厥为部分性发作或全身性发作;有17%~25%病儿没有惊厥发作;2/3病人有明显的行为异常。EEG背景波正常,一侧或双侧颞区阵发性高幅棘波、尖波或棘慢波,睡眠时异常放电明显增多。治疗除一般抗癫痫药物外,还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以及进行语言训练。本病预后表现不一,大多能控制惊厥发作,发病年龄小的患儿语言恢复困难。

 小儿失神癫痫:失神是一种非惊厥性的癫痫发作。4~8岁起病,6~7岁发病最多,女孩多于男孩。失神发作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意识丧失,但不跌倒,两眼凝视前方,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持续数秒至1min左右后意识恢复,继续原来的活动,发作后无嗜睡或精神恍惚,发作频繁,每天数次至数十次。失神发作如未能控制或停药过早,40%合并全身强直-阵挛发作。EEG表现为双侧对称、弥漫性高波幅每秒3次棘慢波。过度换气可以诱发典型的脑电和临床发作。部分失神病例可伴有肌阵挛、失张、强直发作或伴自动症等,对药物的反应及预后可能有所不同。

 少年失神癫痫:青春期左右发病,7~17岁起病,发病年龄高峰在10~12岁,男女性别无差异,失神发作频率较少,不一定每天均有发作,多伴有全身强直-阵挛发作。EEG表现为对称的棘慢波,每秒3.5~4次,额部占优势。本病治疗反应好,用丙戊酸钠很容易控制发作。

 少年肌阵挛癫痫:青春期前后发病,男女性别无大差异。本病有明显的遗传因素,基因定位报道在染色体6p21.2、15q14、8q24。发作时主要表现为肌阵挛,抽动速度较快,突然发生肩外展、肘屈曲、屈髋、屈膝、跌倒,常伴膈肌收缩,发作似被电击状,多在醒后不久发生。也可能单个的发作或重复发作最后转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智力大多正常,CT及磁共振检查无异常。EEG为弥漫的每秒3~6次的棘慢波或多棘慢波。大部分病人服药能控制发作,有时需终身服药。

 觉醒时全身强直-阵挛癫痫:多发生在10~20岁,16~17岁为高峰,本病有遗传倾向,大约10%病例有癫痫家族史。发作多在醒后1~2h内发生,包括半夜醒来或午睡醒后发作,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有时也可合并失神或肌阵挛发作。EEG可见弥漫性异常放电,表现为棘慢波或多棘慢波。有时需描记睡眠到清醒时脑电图才能明确诊断。

 (2)有关癫痫和癫痫综合征2001年新的分类建议:

 ①将“全身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neralized epileps with febrile seizure plus,GEFSP)”作为一种新的综合征列入癫痫综合征分类中。

 ②将一般“单纯性高热惊厥”、“新生儿良性发作”、“药物性或其他化学物质诱发的发作”、“外伤后即刻或早发性发作”以及“单次性发作或单次呈串性发作”均视为虽有癫痫样发作,但不诊断为癫痫和癫痫综合征。

 ③将大田原综合征、婴儿痉挛、婴儿严重肌阵挛癫痫、Lennox-Gastaut综合征和Landau-Kleffner综合征等年龄依赖性癫痫综合征,在新的分类中分为癫痫性脑病,这些患儿可能导致进行性脑功能障碍。对新的分类不熟悉的情况下,仍沿用原有的分类方法。

 4、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 是指癫痫发作持续30min以上,或反复发作,且发作间期意识不能恢复。任何一种类型的癫痫发作都会发生癫痫持续状态。癫痫持续状态可能的原因和诱因包括脑外伤、颅内占位变、中枢感染、中毒、代谢性疾病等。抗癫痫药物应用不当、睡眠剥夺、药物戒断综合征、服用过多药物或高热为常见诱因。

 (1)全身性惊厥性痫持续状态(GCSE):是指阵发性或连续强直和(或)阵挛运动性发作,意识不恢复者,伴有两侧性脑电图的痫性放电,持续时间超过30min。为急救的重点。

 (2)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NCSE):是指持续发作的意识和行为改变伴相应脑电图异常大于30min者。占各类癫痫持续状态的19%~25%。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主要包括典型失神、非典型失神或复杂部分性癫痫状态,可由全身性与部分性发作发展而来,其共同的特点为意识模糊、精神错乱及行为的改变,发作期EEG脑电背景活动变慢,同时伴有痫性放电,而发作间期EEG脑电活动增快。临床易误诊。复杂部分性癫痫状态可导致永久性认知、记忆功能障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对此临床病例进行过分析和报道。

 (3)睡眠慢波相的持续棘-慢波状态(CSWS):睡眠慢波相的持续棘-慢波状态又称睡眠中癫痫性脑电持续状态(ESES),在国际癫痫分类中属于既有全身性发作、又有部分性发作类型。近年来研究表明CSWS并非一独立的癫痫综合征,而是可由许多癫痫发作类型所共有的脑电图改变。大量研究表明:睡眠慢波期大量持续棘慢波发放往往造成患儿行为、智能、认知和语言等的明显障碍或倒退。另外,2001年的癫痫发作分类对癫痫持续发作(癫痫持续状态)的分类见上述。

 完整全面的癫痫诊断包括:根据临床及EEG特征确诊是否为癫痫以及癫痫发作类型或癫痫综合征的类型;根据各种实验室或神经影像学等检查帮助明确癫痫的病因;根据患儿发育里程及精神发育评估,进行神经系统功能评价。

 1、临床资料 癫痫的诊断主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各种形式的发作,具突然发生、反复发作、自行缓解的特点。现病史应详细了解发作的特征,包括发作前诱因、先兆症状、发作的部位,发作的性质、发作的次数、发作时的意识情况、发作后的状况;以及既往发作史和用药史、家族史及发育里程的询问等;体格检查包括全身情况、特别是寻找与癫痫发作病因有关的特征,如特殊的外貌、皮肤各种色素斑(牛奶咖啡斑、皮肤脱失斑、头面部血管瘤)以及神经系统异常体征。

 2、脑电图检查 EEG检查对癫痫的诊断和分类有很大价值,可出现各种阵发性活动,如尖波、棘波、尖慢波、棘慢波、多棘波以及多棘慢波等。一般常规脑电图阳性率接近50%左右;加上过度换气,闪光刺激及睡眠脑电图诱发试验可提高20%阳性率;一些多功能脑电图描记仪,Hoter,脑电图仪,视屏智能化脑电图监测仪,观察与临床同步的痫性放电,使之阳性率提高至85%以上。做脑电图时注意,原服的抗癫痫药物不需停用,以免诱发癫痫发作;脑电图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癫痫,但仅有脑电图的痫样放电而无临床发作不能诊断为癫痫。

 3、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各种实验室检查或神经影像学检查帮助寻找癫痫的病因和评价预后。

 4、神经系统功能评价 在儿童癫痫的诊断中还应关注神经系统其他方面异常的诊断及全身各系统并发疾病的诊断。

 (1)发育商及智商的评估:了解有否精神运动发育迟缓。

 (2)各种诊断量表:如社会生活能力、儿童行为、情绪障碍、记忆量表等测定,发现心理及行为认知问题。

 (3)语言评估:有否言语延迟、发育性言语困难、发音或构音障碍。

 (4)视听觉功能检查:如视力、视野、视觉诱发电位、听力测试、耳蜗电位图等发现感知障碍。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指征。

治疗癫痫,什么最有效?治疗期为多久?需要多少医药费?

治疗多久不好説各家医院治疗方法大同小异,但要看医院宰不宰你了。 至于钱只要医院教会患者家属如何叫病人吃药,花费不会太高,3000-5000元左右 如果病情严重上万都不过。 常规治疗 一、一般药物治疗: 1.根据癫痫发作类型选择安全、有效、价廉和易购的药物。 ①大发作选用苯巴比妥90-300mg/d。丙戊酸钠 0.6-1.2/d,卡马西平 600-1200mg/d等。 ②复杂部分性发作:苯妥英钠 0.2-0.6/d,卡马西平0.2-1.2/d。 ③失神发作:氯硝安定5-25mg/d,安定7.5-40 mg/d。 ④癫痫持续状态:首选安定10-20mg/次静注。 2.药物剂量从常用量低限开始,逐渐增至发作控制理想而又无严重毒副作用为宜。 3.给药次数应根据药物特性及发作特点而定。 4.一般不随意更换、间断、停止西药,癫痫发作完全控制2-3年后,且脑电图正常,方可逐渐减量停药。 5.应定期药物浓度监测,适时调整药物剂量。 二、在癫痫发作的治疗中,抗癫痫药物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抗癫痫药物可通过两种方式来消除或减轻癫痫发作,一是影响中枢神经元,以防止或减少他们的病理性过度放电;其二是提高正常脑组织的兴奋阈,减弱病灶兴奋的扩散,防止癫痫复发。 一般将60年代前合成的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乙琥胺、丙戊酸钠等称为老抗癫痫药,其中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线抗癫痫药。 但有些发达国家,由于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的一些副作用,已将其列入二线抗癫痫药。仅将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列为一线抗癫痫药。新的抗癫痫药如:加巴喷丁、拉莫三嗪、氨已烯酸、托吡酯等,目前比较新的是优时比的左乙拉西坦片。 三、对于明确病因的癫痫,除有效控制发作外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四、对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癫痫可行立体定向术破坏脑内与癫痫发作的有关区域,胼胝体前部切开术或慢性小脑刺激术。 五、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的治疗 1.积极有效的控制抽搐: ①安定,成人10-20mg, 小儿 0.25-1mg/kg,缓慢静脉注射至抽搐停止。随后将20-40mg加入葡萄糖液中以每小时10-20mg速度静脉滴注,连续10-20小时,日总量不超过120mg。 ②异戊巴比妥钠 成人0.5g溶于10ml注射用水中,以50-100mg/分速度缓慢静脉注射至发作停止。注射中要注意呼吸心跳变化。发作控制后应继续鼻饲或口服抗癫痫药物。 2.处理并发症: 保持呼吸道通畅,利尿脱水减轻脑水肿,防止酸中毒等。 手术治疗 一、脑皮质病灶切除术 (一)手术适应症 1、癫痫发作起源于脑的局灶部位(致痫灶),而致痫灶又位于非重要功能区,切除致痫灶后不发生新的神经功能障碍。 2、病灶在脑功能区或临近部位,如果此处脑功能本身已有损害,而临床症状又不能恢复者,也可考虑手术治疗。 3、癫痫灶已经形成,抽搐发作频繁,无自行缓解趋势,造成脑组织进行性损害,病程在2—4年以上者。 4、长期正规服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并经血药浓度测定已达到有效浓度,但仍未获得显著疗效者。 二、前颞叶切除术 (一)手术适应症 1、癫痫病灶局限于一侧的颞前部,并结果头皮脑电图,蝶骨电极或鼻咽电极检查明确提示患侧有局限性癫痫爆发放电,而且至少要有三次以上的检查记录相一致;另外,亦应与临床及X线的检查相符者。 2、双侧颞叶均有癫痫放电的病人,须经颈动脉注射阿米妥钠检查后,证实为一侧病灶者,或虽系两侧病灶,但一侧较另一侧异常放电的指数超过四倍以上者。 3、颞叶癫痫经长期正规的药物治疗后癫痫发作仍频繁,而控制无效者。 三、大脑半球皮质切除术 (一)手术适应症 1、偏瘫始于1岁以前的患儿,手术时期一般在7~8岁为宜。 2、一侧大脑半球萎缩,而健测正常者。 3、患侧大脑半球有多发致痫灶乃至累及整个半球者。 4、顽固性癫痫,患儿伴有性格的改变,如强迫观念,易冲动以及智力明显减退等。 5经过正规的药物治疗,仍不能控制癫痫发作或引起较严重的副作用者。 四、大脑联合切断术 (一)手术适应症 1、患有顽固性全身性癫痫多年,而且药物治疗难于控制,每月有四次以上癫痫大发作者。 2、癫痫灶位于一侧大脑半球者,手术指征较强;癫痫灶位于上侧大脑半球者,亦可考虑手术治疗,但疗效不及前者。 五、癫痫的立体定位手术治疗 (一)手术适应证 1、原发性癫痫和并有精神行为障碍者。 2、癫痫病因不明,癫痫灶也无法查出的各类癫痫患者。 3、脑电图显示双侧弥漫性改变,同步或非同步癫痫放电又无局灶性征象的患者。 4、严重顽固性全身性癫痫患者,药物难以控制频繁的发作(每日4次以上)者。 六、癫痫的小脑电刺激疗法 (一)手术适应症 1、广泛性顽固性癫痫,经长期药物难以控制的病人 2、癫痫发作类型有强直一阵挛性发作(大发作),肌阵挛发作及小发作的病人。 3、有确定性脑电图异常改变,智商(IQ)达70以上的病人。 4、较长期的癫痫发作,经各种检查排除颅内有占位变的病人。 七、激光手术治疗癫痫 利用激光手术刀切除致痫灶是一种不用开颅,可以达到切除致痫灶的新的先进治疗技术。 其优点1、能够准确的切除致娴灶;2、不会损伤正常的脑组织,并且有止血的功能;3、手术时间比传统手术方法缩短一半以上。 常用中药 石菖蒲: 辛、苦,温。归心、胃经。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是最常用的抗癫中药。 马蹄香: 味微辛、苦、甘、淡,气香,性平,无毒。入肝、肾、小肠、膀胱经。内服利尿通淋、清热镇惊、解暑、消风散气、去积、活血。 钩藤: 味甘、微苦,微寒,归肝、心包经。功效平肝熄风、清热镇惊,适用于肝阳上亢、热盛风动所致的抽搐。钩藤主要成分为钩藤碱和异钩藤碱,此药有明显镇惊作用,可以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有预防和控制癫痫发作的作用。 牵牛子: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 缬草: 味辛微甘,性温,入心、肝二经,安神镇静,驱风解痉,生肌止血,止痛,治癔病。 蜈蚣: 性味咸、温,入肝经,能熄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熄风止痉作用强,适用于癫痫发作引起的惊厥抽搐及口眼歪斜,有一定毒性。 全蝎: 味辛、微温,入肝经,能熄风止痉、通络止痛、解毒散结,适用于风邪引起的惊痫,发作时有抽搐之症,需要注意的是全蝎有毒,使用时要注意剂量。 僵蚕: 性味咸、辛,平,入肝、肺经。功效熄风止痉、祛风清热、化痰散结,适用于肝风内动和痰热引起的癫痫病。 地龙: 性味咸、寒,入肝、脾、膀胱经。能熄风通络、清热镇惊、平喘、利尿,适用于温热、神昏、抽搐或瘀滞等痫证。 蝉蜕: 性味甘、寒,入肝、肺经。能疏散风热,又可凉肝熄风止痉,多用于癫痫抽搐之证。 羚羊角: 咸、寒,归肝、心经。能平肝熄风、清热镇惊、解毒,主治热盛神昏、惊痫抽搐。 牛黄: 性味苦、凉,归肝、心经。功效熄风止惊、化痰开窍、清热解毒,多用于热盛所致的惊厥抽搐。 中医治疗 (1)针灸 ①体针 取穴:主穴:背三针、鸠尾、筋缩、腰奇、间使、额三针、丰隆。配穴:中脉、照海、神门、关元、三阴交、足三里、太渊、三冲、膻中、血海。 治法:以主穴为主,每次酌情选用4~6穴。背上针取0.6~1.5寸芒针循督脉透刺,如神道透阳关,神道透大椎,腰奇透阴关。进针后中等频率(120次/分)捻转1分钟。额三针为双侧眉冲穴沿膀胱经透刺二针,取此连线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另一顶点沿督脉透针。余穴邪实用泻法,体虚用补法,留针15分钟,每日1次或隔日1次。 疗效:经上方治疗124例,配合三元辨证疗法,显效85例,有效2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91.06%。 ②头针 取穴:癫痫穴,顶中线,额中线,顶旁线,枕上正中线,颞后斜线。 癫痫穴位置:风池内1寸上1寸,斜方肌尽头处。 治法:进针后用G-6805治疗仪通低频脉冲电30分钟,发作严重者可适当延长通电时间。通电以麻感达到前额为好,亦可在脑电图病灶部位进行针刺通电。隔日1次。 ③穴住埋线 取穴:主穴:脊中、筋缩。配穴:大椎、长强、膻中、中脘、气海、内关。 治法:每次选1个主穴,辨证选用1~2个配穴。主穴常规消毒后,切开皮肤,用3号羊肠线3厘米埋人,不缝合。配穴用18号穿刺针埋线。每次埋线为一疗程,每疗程3个月。 疗效:用此法治疗816例,显效678例,有效138例,总有效率为10O%。大多数患者埋线1~4次。 ④艾灸 取穴:a.百会、大椎、身柱;b.前顶、神道、筋缩;c.百会、脊中、腰奇、鸠尾。 治法:上述三组穴位,顺序选用。每年小暑至处暑灸治1次,连续2~3年。穴位局部消毒,用0.2%普鲁卡因局麻,蒜汁涂抹后艾灸,头部穴位4~5壮,胸背部5~7壮或7~9壮,体弱及儿童酌减。灸位起泡处敷贴药油膏,并服食公鸡、鱼类以促使其化脓。药膏每日一换,至灸疤愈合。 (二)口服中药 口服中药较多,效果也不尽相同。中药讲究“对症施治”,同一种药不可能适合所有的癫痫病患者,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礞石滚痰散的不同药物配伍对癫痫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的误区 误区一:癫痫药物副作用大不敢吃 对服用抗癫痫药物存在恐惧心理,认为这些药物副作用太大,会导致肝肾功能损伤、甚至导致智力低下等,从而拒绝服用药物治疗。 目前抗癫痫药物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但是只要患者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科学正确地使用这类药物,副作用是能够得到很好控制和解决的。相反如果不用药物治疗,任由癫痫发作,反而会加重患者病情,导致智力水平下降,使患者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 误区二:癫痫药物剂量越大控制越好 不少患者控制发作的心情迫切,开始服药时就把剂量用得过大或者把药物的剂量增加过快,从而导致副作用发生率增加。 对于诸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妥泰、拉莫三嗪等药物的初始剂量要从小剂量开始,不能把剂量增加得过快,一定要按照医生要求缓慢增加剂量,争取用最小的剂量达到最好的控制效果

中医怎么治疗癫痫的

一般中医可通过药物、针灸、按摩等方法治疗癫痫病。

1.药物:一般患者患有癫痫病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天麻、麝香、羚羊角等中药进行调理。这些药物有清热镇惊、熄风通络、平喘利尿等功效,能够缓解患者不适症状。

2.针灸:癫痫病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灸治疗。通常针灸不仅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还可以刺激大脑神经是患者不易发病。

3.按摩:通常按摩可以使患者神经系统处于放松状态,保持身心健康。癫痫病患者经过按摩,能够缓解失眠、乏力等不适症状。

建议癫痫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质食物,比如鸡蛋、苹果、西兰花等。这些食物可以提供患者身体所需,减少疾病发生,促进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