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蒂治疗癫痫-瓜蒂的用法与用量
甜瓜蒂有哪些药用价值?
甜瓜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瓜果,而一般我们吃的甜瓜其实也是一种中药,但是入药的部位不是我们吃的果实,而是甜瓜的瓜蒂以及甜瓜的其他部位,那么,一般甜瓜都有哪些具体的功效作用呢?甜瓜蒂又有哪些具体的功效作用呢?甜瓜蒂有什么药用价值呢?
中药名甜瓜蒂tianguadi
别名瓜蒂、瓜丁、苦丁香、甜瓜把。
英文名Pedicellusmelo
来源葫芦科植物甜瓜CucumismeloL.的干燥果柄。
植物形态一年生匍匐或攀援草本。茎、枝有黄褐色或白色的糙毛和疣状突起。卷须单一,被微柔毛。叶互生,叶柄长8~12厘米,具槽沟及短刚柔毛,叶片厚纸质,近圆形或肾形,上面被白色糙硬毛,下面沿脉密被糙硬毛,边缘不分裂或3~7浅裂,裂片先端圆钝,有锯齿。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数朵,簇生于叶腋,花梗纤细,长0.5~2厘米,被柔毛,花萼筒狭钟形,密被白色长柔毛,裂片近钻形,花冠**,长约2厘米,裂片卵状长圆形,急尖,雄蕊3,花丝极短,药室折曲,雌花单生,花梗被柔毛,子房长椭圆形,密被长柔毛和硬毛,花柱长1~2毫米,柱头靠合。果实形状、颜色变异较大,一般为球形或长椭圆形,果皮平滑,有纵沟或斑纹,果肉白色、**或绿色。种子污白色或黄白色,卵形或长圆形。花、果期夏季。
产地分布全国各地广泛栽培。
采收加工夏季采收成熟果实,在食用时将切下的果柄收集,阴干或晒干。
药材性状本品呈细圆柱形,常扭曲,长3~6厘米,直径0.2~0.4厘米,连接瓜的一端略膨大,直径约8毫米,有纵沟纹,外表面灰**,有稀疏短毛茸。带果皮的果柄较短,长0.3~2.6厘米,略弯曲或扭曲,有纵沟纹,果皮部分近圆盘形,直径约2厘米,外表面暗**至棕**,皱缩,边缘薄而内卷,内表面黄白色至棕色。果柄质较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中空。气微,味苦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脾经、胃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涌吐痰食、除湿退黄。属涌吐药。
临床应用内服:煎汤,3~6克,或入丸、散,0.3~1.5克。外用:适量,研末吹鼻。主治中风、癫痫、喉痹、痰涎壅盛、呼吸不利、宿食不化、胸脘胀痛、湿热黄疸。
药理研究保肝;抗癌;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抗炎和避孕;致吐。
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氨基酸,葫芦苦素B、葫芦苦素D、葫芦苦素E,异葫芦苦素β、α-菠菜固醇等成分。
使用禁忌体虚、失血及上部无实邪者禁服。本品有毒,不宜大量服用,过量则易出现头晕眼花,脘腹不适,呕吐,腹泻,严重者可因脱水,造成电解质紊乱终致循环衰竭及呼吸中枢麻痹而亡。
相关药方
①治牙齿痛:甜瓜蒂七枚。炒黄研散,以麝香相和,新绵裹,病牙处咬之。(《圣济总录》瓜蒂散)
②治耳重:甜瓜蒂、麝香(研)、地龙、地丁各15克。上四味,捣罗为散。每以少许,掺耳内。(《圣济总录》抵圣散)
③治疟:甜瓜蒂二七枚。捣,水渍一宿服之。(《千金要方》)
④治诸痔:甜瓜蒂(末)9克,密陀僧6克(另研),朱砂1.5克,冰片少许。上为末,干以唾调敷。(《古今医统大全》)
复方
①治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粳,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中有寒也,当吐之:瓜蒂一分(熬黄),赤小豆一分。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伤寒论》瓜蒂散)
②治风涎暴作,气塞倒卧:甜瓜蒂(曝极干),不限多少,为细末。量疾,每用一、二钱匕:腻粉一钱匕,以水半合同调匀,灌之。服之良久,涎自出,或涎未出,含砂糖一块,下咽,涎即出。(《本草衍义》)
③治诸风膈痰,诸痫涎涌:瓜蒂炒黄为末,量人以酸薤水一盏调下,取吐。(《活法机要》)
④治风痢、缠喉风、咳嗽、遍身风疹、急中涎潮:瓜蒂不限多少,细碾为末,壮年一字,十五(岁)以下及老怯半字,早晨井花水下,一食顷,含砂糖一块,良久涎如水出;年深,涎尽有一块如涎,布水上如鉴矣。涎尽,食粥一、两日。如吐多困甚,咽麝香汤一盏即止矣。麝细研温水调下。(《经验后方》)
⑤治发狂欲走:瓜蒂末,井水服一钱,取吐。(《圣惠方》)
⑥治_喘痰气:苦丁香三个为末,水调服,吐痰即止。(《朱氏集验医方》)
⑦治太阳中_,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又治诸黄:瓜蒂二七个,锉,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渣顿服。(《金匮要略》一物瓜蒂汤)
⑧治黄疸目黄不除:瓜丁细末如一大豆许,内鼻中,令病人深吸取入,鼻中黄水出。(《千金翼方》瓜丁散)
⑨治_黄黄疸及暴急黄:瓜蒂、丁香各七枚,小豆七粒。为末,吹黑豆许刁:鼻中,少时黄水出。(《食疗本草》)
⑩治湿家,头中寒湿,头疼鼻塞而烦者:瓜蒂末,口含水,搐一字许入鼻中,出黄水。(《类证活人书》)
独啸庵与《吐方考》
古代医家认为大部分疾病都是由产生于体内的或来自于外部的“邪气”所引起,要将这些“邪气”驱出体外就需有某种通道,而可以选择的通道无非就是汗、吐、下(包括大小便两途),以及刺络放血 。致于说面对一个具体患者时,具体应该选择哪条通道,这也很简单:原则是“就近”。即病邪在肌肤及其间隙(腠理)可用汗法;深入内部而偏上(胸膈)宜吐,在胃肠及周边脏器当下;在血脉中则刺络。
关于吐法,《黄帝内经》谈到“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一些注家认为这个“越”字,就是指吐法而言;并据该书中所言“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而认为“涌”(吐)需用酸苦之药。张仲景也在《伤寒论》中指出“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中有寒也”的时候,提到当用“瓜蒂散”吐之。而纵观几千年的中医 历史 ,其间独树一帜强调吐法者,只有“金元四大家”中的张子和一人而已。他提出疾病都是“邪气”,故治疗之法不外汗、吐、下三法;如果谈“补”,则只能依靠饮食而不是药物的学术主张。但细观其实,则或可谓其将吐法的概念抽象化,或可说他是回归了“其高者,因而越之”的本意——“如引涎、漉痰、嚏气、追涙,凡上行者,皆吐法也。”总之,吐法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虽跻身“攻邪三法”,却不过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在与中国传统医学同源异流的日本汉方医学中,在张子和学术思想的直接与间接影响下,江户时代却有一些医家致力于吐法研究与追求,出现了以永富独啸庵及其《吐方考》为代表的一些特别关注吐法的医家与专著。
1 江户医学的吐法概况
日本的汉方医学在复古思潮的影响下,于江户时代中期出现了以后藤艮山(1659 1733年)、香川修庵(1683 1755年)、山胁东洋(1705 1762年)、吉益东洞(1702 1773 年)等为代表的一批医家,他们认为“依据有何病症而决定当用何药”的张仲景《伤寒论》 为医学正道,而蔑视大讲阴阳五行、脏腑经脉等中医基础理论的《黄帝内经》、《难经》;否定中国六朝以降,尤其是宋代之后的医学发展。被后人称之为“古方派”的这些医学人物,虽然在治疗方面都强调“攻邪”而反对“温补”,但使用的方法基本上限于汗、下两法。对于吐法尚未予以理论与实际运用上的关注,对于吐法的专门研究与使用,始于生长在越前(福井县)的奥村良筑(1687 1761年)。他一生“足迹未尝出乡关,其术皆数十年仰思俯求之所独得。”在他40岁时,以瓜蒂、藜芦为吐剂,先亲试,次试于妻子,后广泛应用。但周围之人或惊或笑,疑而不信,致使他“困甚,欲改业者三年”。至60岁时,患者始渐信其术,从而“大行于越之南北”。
古方家山胁东洋之子玄侃及其门人永富独啸庵曾专程前往奥村门下学习,此后独啸庵著《吐方考》(1763年),山胁玄侃为之作序。此间又有投于奥村门下的汉兰折衷医家荻野元凯撰《吐方编》(1764年)、加古角洲撰《吐法撮要》(1808年);惠美三白之门人辑录的《吐方私录》;善用吐法的中神琴溪之弟子喜多村良宅所著《吐法论》(1817年)等专论吐法的著作;陡藩的医师田宫尚施在其所著《施治揽要》中对吐法予以论说;考证家多纪元坚在《药治通义》(1839年)中列吐法一章,广集中国医学著作中的相关论说,并予以评说。
纵观这些吐法研究与倡用者的动机与学术渊源,大抵有三种情况。首先,最为重要的乃是站在古方派立场上,以实现“汗、吐、下”三种攻邪之法齐备为目的者。正如奥村良筑所云:
“古医之术全在兹。思汗、吐、下之三法,为医家之大纲,数千载之间,独张仲景、张子和善而行之。其他虽或能汗、下,至吐方置而不讲。不能起沉涸(痼),由此也。”
喜多村良宅则谓:“三法相峙,犹鼎之有三足也,欠一则不可。”
其二,独自于关西地区倡导用吐法的惠美三白则有融合佛教思想的倾向。他常谓:“宿食之害,甚于,救之唯有吐”;“四百四种病,以宿食为根本”;“百病因饮食最多,吐 之一法去病之捷径也”。
其三,是兰方(荷兰医学)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据杉田成卿译述的《济生三方》可知兰方以吐剂为基本性三疗法之一,这是因为他们认为呕吐为显示体内出现疾病状态的自然现象,而且是使疾病在其初期或过程中停止的自然机能,所以“吐剂是自然疗法”。可应用于包括小儿在内的众多疾病,当时治疗 精神病的重要方法便是吐法与冷水灌注。虽然不知汉兰折衷派人物荻野元凯在撰写《吐法编》的时候是否受到兰方的影响,但日本的医史学家承认其倡导在《济生三方》中同样 被称之为基本性三疗法之一的“刺络”法、著《刺络编》,是受到兰方的影响。同时又需要考虑到,所谓潜在影响,还可能以另一种形式存在,即在了解兰方重视吐法之后,出于热爱本土文化的心理需求而在其中努力搜寻与之相当的内容——以达到证明自身所处文化优越,至少也是不落后,并不比外来文化缺少什么的目的。
2 独啸庵其人
《吐方考》的作者永富独啸庵(1732 1766年),名凤介,字朝阳,号独啸庵。原为儒者藤原翠翁之子,自谓:“余生于长门之西鄙,长于畎猷之中,慕古人之节,好圣贤之书,而苦寒乡无师友。”11岁游京都,但未遇可为师者。西归故乡后,作了修习李东垣之方的医 师永富友庵的养子;年13,又游学于荻府,师事修朱丹溪之方的井上。故可知独啸庵的学医之路乃是自后世派之门进入,从李朱医学开始的。这时,他还随著名学者山县周南学儒。翌年赴江户游学,但在遍访时医之后,却因满眼所见皆是“利欲”二字,“无益于人之 性命”,郁闷而生“厌弃医方之心”。年17奉家君之命西归,但因不能与邻里和睦相处而 再游荻府,复学于周南先生。此时厌恶医学之心更加强烈,所以在回到故乡之后,便开了一家私塾,讲授儒家六经。
后有同僚自京师归来,见其以教授六经为业,颇觉奇怪,问道:“子医生,而讲儒业,无乃害于名分乎?”独啸庵回答说,我修医方之书五年,遍访时师,知其无益于人之性命,故将厌弃之。其同僚笑日:“子徒知无益于人之医,未知有益于人之医也。”并向他介绍了香川修庵、山胁东洋两位名医正开门广召四方之士。于是独啸庵再度东入京都,入古方派先驱山胁东洋门下学习。东洋针对独啸庵所学仅限李朱医学,且有强烈的鄙医尊儒之心,予以如下两点说教。其一是贬斥后世医方之不足道,“生民于养荣益气之说,非一日也”; 唯张仲景的医术才是治病救人的正道。其二则谓:“夫子贡货殖,子路负米,何必讲书授句而后为士乎?学道,志也;行医,业也。何相妨之有?”独啸庵听罢,“舌举不下,汗流浃背。生涯之趣向始定焉。”于是留学其塾中一年,得观东洋先生之“决生、摧沉痼,大异平昔之所学。”
次年西归后,又游于浪华(大阪)。每日登门求治者,约有数十人,处以从东洋先生处 所学汗下之方,巴豆、甘遂、轻粉、乌头无所不用,但“或忽治忽发,或初快后危,或长服无 益于病,或经久发其害。于是乎始知为医有开阖离合之机,虽扁(秦越人)仓(淳于意)亦 有不可治之病矣。”至21岁时,听说越前有名奥村良筑者,擅用吐方,便又整装出行,前往求教。
独啸庵在奥村先生处滞留两月后,返回京都。在将所学吐法传授给自己的老师东洋先生后,西归故乡,自认此时已然全面掌握了古圣医家的汗、吐、下三法。然而在此后若干年的亲历实验中,在他将三法运用到各种疑难病症之后,“始知为医之难矣”。这时,独啸庵也才真正臻于成熟。一方面是断绝了与酒肉朋友的交往,“浮沉闾里,为医之志始一”;另一方面则是终于认识到,无论是“后世”还是“古方”,都不可能做到“无不可治之病”。因而他评价自己在这些年中的进步在于“能知不可治之病与可治之病”;并且在认识上提高到“又深识所谓古医道者,非用汗吐下之古方之谓。而在所以不得不用汗吐下之古方之谓焉矣。”
29岁时,因病离家,西经肥筑,东过艺备,漫游各地,以为疗养。并于宝历十二年 (1762)西游到长崎,了解西洋医学。此后他落脚于大阪,医业之余兼事著述。但 健康 不佳的他,终因患寒疝于明和3年(1766年)身亡,年仅 35岁。
纵观独啸庵有关其生平与为医经历的自述,最重要的感悟可谓“为医难也”!其所著《漫游杂记》的结尾是这样说的:
“其间诊沉固滞废之病,无虑数千人。呜呼,诊病年多,为技年拙。益知究理易,应事难矣。”
3 独啸庵的学术特点
从学习李朱医学,即所谓后世派之门进人医学领域的独啸庵,由于转投山胁东洋门下而易辙古方。尽管在他们二人间亦有“师徒易位”之事——独啸庵将从奥村处习得的吐法传授给了为师的东洋,但在独啸庵著作的字里行间始终流露着对于东洋先生的仰慕之情。例如在《漫游杂记》中可见诸如下例赞扬山胁东洋的话语:
“山东洋治河漏停滞者,益进河漏以吐之。是当吐方未讲之时,其胸间已有吐方。”
“山东洋能运用三承气汤,对检之《伤寒论》,驰驱不差范。真二千年来一人。”
“山东洋闻其门下医生无故转处方,则嘲日:医自转。”
同时还能见到对于古方派基本学术主张的认同:
“凡欲学古医道,当先熟读《伤寒论》,而后择良师友事之,亲试诸事实。若五年,若十年,沉研感、刻不休,则自然圆熟。不然,则虽读尽亿万卷之书,要无益于术焉。”
“何谓古医道,通本也。”
“未必多读书,枕一《伤寒论》足矣。”
“吾医方之书,除《伤寒论》外,不诈伪妄诞者,千古几希。非明眼之士,则不能辨其端的。”
正是基于对于所谓张仲景古医方的崇敬,独啸庵才会致力于对吐法的追求与研究,从而构成其学术特点并撰写了《吐方考》一书。在正文不超过两千字的《吐方考》中,独啸庵记述了吐法应用的源流、适应症及有效方剂等,指出使用吐法有如下之要点:
(1)盛夏严冬,谨其修养。况吐下之方,避其时可也。虽然,不得已则用之。
(2)用吐方,既吐则饮白汤,饮则须吐。用“探吐”之法,可以达到速吐之效果。 不然,连日连夜,虚竭元气。
(3)吐后当调理三五日。
(4)古言病在膈上用吐法,此其原则也。实际并不限于此。
(5)某些病,用吐法则促其速。
就《吐方考》的记载看,独啸庵从奥村处所习吐方,有《伤寒论》中的瓜蒂散、桔梗白散,以及或得于民间或其他方书的皂荚丸、苦瓠穰圆、蓝汁等数个方剂。有意思的是,他经过亲试实验,居然证明只有奥村所居之地的瓜蒂具有治疗效果:“余年二十一,往越前见奥村翁,受吐方。余归自越前,采瓜蒂于四方,悉不中用。唯越前所产可共吐方耳。翁而生其地,岂天欤?”这一点得到近代药物有效成份研究报告的支持:
日本医学博士猪子吉人称其有效成份为甜瓜毒素(Melotoxin),可刺激呕吐中枢,引起呕吐。且以日本越前产者尤有峻剧之性,适量服用仅引起呕吐,过量则导致胃肠炎。他在亲试实验后,对于老师传授的不实之说,于《漫游杂记》中也有批判性的记述:
“奥村翁日:癫痫服吐方,痊。余西归之后,试之不啻数十人,仅愈一二人。医生之妄诞,虽耆宿亦如此。”
同时还诚实地记述了自己年少气盛,自越前归来后施吐方于“不治之病”的败绩五则:
其一,某女病咳,潮热、肌肉脱落(肺结核),“快吐数升,安寝一夜,诸症悉去,三日而 ”
其二,某男病噎,食饮一切不通(食道癌),“快吐数刻,吐后一日,食饮复常,昼间忽然而殒”;
其三,某女病鼓胀,腹皮光莹射人(肝硬化腹水),“吐秽物数升,又下之,腹胀减,不日如故,经数旬而”;
其四,某男病喘,气息奄奄,与吐剂“至吭不下,手足微冷,额上生汗,脉绝欲,急与麝香末三分,徐徐得解”;
其五,某男病情如上例,进药后“以鸡翎探之,自旦至夕不吐,余羞赧而归”。
当然也有许多大施三折肱,过关斩将的验案记载。例如:
“一女子,疫后数日,困闷不能食,眼睛不和,懒动作,时时恶寒,如将再病者。按其腹,当心下有畜(蓄)水,连胸腹苦满,其脉沉迟而欲绝。乃与苦瓠瓤二分吐之五 次,涌黄水数升,其翌日气宇豁然,饮啖复故。”客观地讲,“吐法”并没有使独啸庵在治疗中获得独居他人之上,或如虎添翼的实际效果。可圈可点之处只是在于他对吐法的执着追求与研究,志在“汗吐下三法齐备”的精神。同时,他与那些彻底否定中医基础理论的古方派之“极端人物”也完全不同。虽然盛赞《伤寒论》,但在学术上还是属于兼收并蓄。例如他在《吐方考》开篇处即指出,“从事于此者,知者与不治者,为第一义。”不点名批评地指出诸如吉益东洞一流在《医断》中所宣扬的医家不论生,唯事毒药攻邪,并非“古方”正规,以维护古方荣誉并为其“正名”:“世医不能知者与不治者,汗吐下误施,取凶暴之名,非古方之罪也。”
接着谈到:
“欲决生、定治不治者,当审腹气虚实。候腹如易实难,其故何?则有如虚而实者,有如实而虚者;有邪来而虚者,有邪去而实者;有邪来而实,邪去而虚者。得之于手,应之于心,父不可以喻子也。人有脉,如户有枢。微乎微乎,可感而通,不可思而得。”
其中,腹诊与脉诊并重,且特别强调脉诊的微妙;言虚实错综复杂之关系;即便是父子也难于言传,只可意会(所谓“医者意也”)等等,都属东洞流的批判对象。
日本 历史 上“脚气”猖獗,但在依据症状下诊断的时代,尽管某些病名与基于病因诊断的现代医学相同,但却不可完全等同视之。那些专以“脚气”为名的著作,所记述的病例不过是一些症状相似,病因却可能迥异的疾病。然独啸庵《漫游杂记》中的一段记述,却似乎可以认为具备了“真脚气”的病因与症状要点:
“脚气急发者,毒气尤甚。辛巳七月,南纪贾舶海运到于赤马关。阖舡悉病水肿。乞治于一医生,医生不知其疾,延余诊。余到诊左右脉滑数,胸腹动悸如怒涛,自腰背迨脐下悉麻痹,两胫刺痛不可堪。问其病因,言先是泊熊野浦,连日饮雨水。余日是急脚气也,不可救矣。其翌一人,其翌又一人,如是数日,阂舡悉。”
之所以说这段记述比较符合“真脚气”的特点,首先在于其患病者为航海之人——具有较 长一段时间无法从新鲜蔬菜等副食中获得维生素 Bl的客观条件;其二,腓肠肌疼痛(所谓“两胫刺痛不可堪”)乃是此病的症状特征。在并不真正了解该病病因,自然也就不知 应当如何治 疗的情况下,独啸庵以为“不可救”,显然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反之,那些大讲如何用舒筋活血、清利湿热之法治愈脚气的验案,却反而可以证明其患者不过是一些症见 腰酸腿疼、肢体胀肿的其它疾患。
类似之例在《漫游杂记》中还能见到许多,如“劳瘵(结核)不可治,似劳瘵者可治;膈噎(食道癌)不可治,似膈噎者可治。世医动谓治劳瘵、膈噎,盖似者也。”又如因外伤而痉挛者,虽医家有种种治法,但实际上“亦难救之”,并指出这就是“后世所谓 破伤风”;“狂犬毒隔日发者,大概不治”等等。独啸庵对于 医学作用的评价是:“大凡病者百人,不治而愈者六十人,其余四十人:十人者难治,治必;十人者,得治必活;十人者,不又不愈,其命在于治不治之间;权衡属于医人者,十人而已。”从学术层面上讲,在能够真正弄清病因、病灶部位、病理改变,并以此作为诊断依据和标准的近代医学形成之前;在基本是以症状表现下诊断、定病名的时代与传统医学体系中,能够有意识地通过“可治”与“不可治”来辨别疾病属性的“真”与“似”的医家,实在是凤毛麟角。这也正是观察独啸庵时,应加以特别关注的地方。然而从另一方面讲,尽管独啸庵具有犀利的目光与在东方思维体系中属劣势的逻辑分析头脑,但他也没有能够达到超越传统藩篱的束缚。这种典型的个案,对于我们思考近代科学何以未能在东方产生,是十分有益的。总之,透过这些经验之谈所能看到的,乃是宝贵而强烈的实事求是精神,在某种无形而强大的制约下的发挥。
4 独啸庵的儒志与医业
独啸庵与当时许多其它医家一样具有儒、医兼习的特点,而且曾以教授儒家六经为业,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存在着尊儒鄙医的意识。后来在山胁东洋“儒志、医业,两不相妨”的教导下,最终选择了“专心医道”之路。客观地讲,就许多同类人物而言,应该说这种选择并非自觉与主动,而是出于无奈。正像李时珍也不过是在仕途无望的情况下,才选择了通过研究医学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何况还有一个谋生之计的现实问题,是任何人都不能不考虑的。《漫游杂记》中的一段话,清楚地表明了独啸庵对于这一问题的务实思考:
“英雄隐于医卜,固有故矣。夫医卜者,无素封者之素封也。身非王侯而适如可以自行意焉矣。家苟无产业,有父母且老,则虽刚明俊杰之士,亦不得高卧养志也……夫出处进退,必以其时者,判然有间矣。余观当世聪辨之士,或老于讲官,或困于舌耕,郁郁不乐者无它,不虑诸其初也。”
然而深识时务,及时选择了以医为业的独啸庵,虽然自谓“一心于医”,但也没有放弃“儒志”的精神追求。其所著《囊语》分为五节,以短短千余字言说明了他的政治见解:
出处第一:大丈夫之士,必与天地消息,故进退不得其时,则事必否塞,作“出处”;
道术第二:治国之士君子,不知道术之至顺,则贪暴固我,作“道术”;
文武第三:有文物之迹,有文武之真,不知其真,则迷其迹,作“文武”;
将法第四:天下虽安,忘武则危,士君子之职,常须讲明其道,作“将法”;
时蔽第五:士风之污隆,自时学之污隆,豪杰之士须择其所依,作“时蔽”。
藤元隆昌《再刻漫游杂记囊语二书序》(1807年),简明扼要地说明了独啸庵撰写此书的心志所在:
“《杂记》,则其漫游之间杂记医事者也;若《囊语》则不然,虽仅仅小册子,事关经世,其平生之志,盖在于此矣。……先生尝与人书日:‘吾精神之所寓,不欺己者也。’ …… 尝以经世自任,其言日:‘学道,志也;行医,业也。不以志废业,不为业弃志。志不可不勉焉,业不可不精焉。’ 名噪四方,诸侯多厚带重禄招之者,而并不应,遂以处士终年。先生易箦之际,命门人尽焚弃之,所留裁(才)此二书与《吐方考》 而已。”
那么亦儒亦医的独啸庵又是如何看待所谓“儒医”的呢?
“和华今古之儒流,谭及吾技者不为少矣。夫未试之事实而言者,率皆不空阔迂僻,则虚诞诈伪,何知其机缄之所存适,足以见其腐臭之态矣。”
显然,他并没有像某些医家那样以“儒医”自诩,而是明确区分二者为“志”与“业”。就医业而言,重要的是实践:
“医虽才气秀出于人者,试治方于危笃之病,不过千人则知见不明,得处难谛。”
“凡医生无师授宪章之事,亲试病者多年,自然善治术者往往有之,较之徒守师法不经事之徒,则不可同日而论也。”
但同时他又对那些不学无术,仅以糊口为目的的医家大加鞭笞:
“观世之为方技者,多是世家膏梁之子,不然则亡命轻猾之徒,失糊口之资遑遽为医。是其心固不为拯人,故视富贵之人则挠情从之如奴隶,视贫贱之人则掉头避之如寇雠。”
因而从其注重医德,强调经典著作《伤寒论》的学习,甚至是在务实的态度方面,似乎又都能看到通常所说“儒医”的特点存在。
5 结语
从永富独啸庵身上其实可以看到日本近世汉方医学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的缩影。例如,就学术流派的发展衍变而言,随着商贸的发达与文化知识的庶民化,代表中国最新医学水平的“宋明医学”首先在日本流传;此后随着复古思潮的影响而出现了“古方派”,并称此前接受与使用宋明医学者为“后世派”;继之有融合二者的“折衷派”,以及兼学荷兰医学的“汉兰折衷派”。而这一过程在独啸庵的学术历程中,基本都有所表现。又如医、儒的选择与兼修,也是日本汉方医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尽管有人认为“儒医一本”,但大多数医家实际上都不过是兼有两方面的修养、追求与著作而已,并没有一种特定的“儒医”。其三,日本医学史家普遍强调当时的日本医家在接受中国传统医学后,经过改造而构建的“汉方”的最大特点在于注重“亲试实验”。通过独啸庵生涯与学术这一个案,也可对何谓“亲试实验”有较为具体的了解。
求详细中草药中“有大毒”,即偏性大的中药详细资料
多了去了,马钱子,樟脑,蟾酥,轻粉,砒石,瓜蒂,甘遂,巴豆等
毒性症状
马钱子:最初出现头痛、头晕、烦躁、呼吸增强、肌肉抽筋感,咽下困难,呼吸加重,瞳孔缩小、胸部胀闷、呼吸不畅,全身发紧,然后伸肌与屈肌同时作极度收缩、对听、视、味、感觉等过度敏感,继而发生典型的土的宁惊厥症状,最后呼吸肌强直窒息而。
樟脑:可造成急性重症中毒,出现意识丧失,牙关紧闭,甚至亡。口服引起眩晕、精神错乱、谵妄、惊厥、昏迷,最后因呼吸衰竭而亡。
蟾酥:中毒后出现呼吸急促,肌肉痉挛,惊厥,心律不齐,最后麻痹亡
轻粉:本品毒性虽小,但与水共煮,则分解而生氯化汞及金属汞,后二者都有剧毒。直接损伤肝,肾等器官和组织,引起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砒石:有大毒,口服20-200毫克就可致。口服或误服后出现消化道症状,表现为口干、咽喉痛、吞咽困难、口中有金属味、流涎、剧烈呕吐、恶心、腹痛、腹泻,呕吐物为米泔水样,有血和粘液物,很快出现脱水症状,导致休克、酸中毒。出现心肌损害后,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毒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出现头痛、眩晕、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神经炎、四肢疼痛、痉挛,少数人有幻听、发音障碍等。当毒物引起血管舒缩中枢及周围毛细血管的麻痹时,可使全身出现“七窍流血”,如吐血、眼结膜出血、鼻及口腔粘膜出血、齿龈出血、便血、咳血等。毒物对肝、肾的损害,肝损害时可引起皮肤黄染、肝昏迷,肾脏受损害则出现血尿、蛋白尿、尿闭,还可表现出肌肉痉挛、面部发绀、血压下降、脑组织进一步受损,加重昏迷,最后于出血或肝肾衰竭和呼吸中枢麻痹。此外,部分病人可有皮肤红斑、皮疹及剥脱性皮炎,偶有引起血紫质病:呕吐、腹绞痛、癫痫、血压升高、尿呈棕红色。
瓜蒂:中毒主要表现为头晕眼花,脘腹不适,呕吐,腹泻,严重可因脱水造成电解质紊乱,终致循环系统衰竭及呼吸中枢麻痹而亡
甘遂:中毒为剧烈腹泻,并有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心悸,血压下降,脱水,呼吸困难,体温下降,胡言乱语,最后呼吸循环衰竭亡
巴豆:中毒为咽喉肿痛,呕吐,肠绞痛,腹泻,甚则腐蚀肠壁,出现头痛,眩晕,皮肤冷湿,呼吸或循环衰竭亡
什么是阴疯病?
阴?还是阳?
我不知道,但是我有一个故事!
我亲戚,打娘胎里出来的一种病。我妈以前告诉我叫“母猪疯”,据说是孕妇怀孕期间吃了母猪肉带来的病!这都是传言我不懂,我没有亲眼目睹发病过程,但是我听说的多呀,毕竟农村嘛,闲言闲语的。我也有见过一两次他发完病后浑身是伤的样子。就说发病的时候,头晕脑子顿时不清醒了,会自残、摔东西。砸!抓!屋子里砸得乱七八糟,抓自己脸,反正就是浑身是伤。等清醒后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自己犯病了,具体发生什么事一点印象都没有。
后来到处巡医,至今为止天天药不离身。又有人说是癫痫病,听他们说得迷糊,我感觉不像癫痫,癫痫会自残吗?
不过说回来一件事,他自己知道自己有病,思想教育还停留在初中,不理智、不懂事。现在也是二十五六的人,传承他老爸爱打牌。还不能惹怒和得罪他,就像倚老卖老那样,说自己头晕,可能要犯病,所以平常人不会去说道他,没多大事的时候都会成全、如他所愿。
什么是阴疯病
临床上无阴疯病的说法。*疯病又叫花癫,归属于青春发育期型精神分裂症。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分裂症的类型,青春型精神分裂症多发病于青少年,青壮年也可发生。起病较急,进展较快,在很短时间内即可发展至严重程度。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全面紊乱,以思维联想障碍为主要表现,出现钟情妄想。若对方否认钟情自己,则认为对方在考验自己,可伴有混乱的性幻想;还表现为说话颠三倒四,难以表达其中心思想,并伴有幼稚行为、怪异行为如赤裸身体,当中手*等,甚至出现时而紧张、害怕,时而高兴、时而愤怒等行为;部分患者还可伴发 情感 不协调、有片段幻觉、妄想等症状。意志力减退,学习兴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该型患者首发年龄低,起病急, 社会 功能受损明显。一般早期是没有症状的,如果发现有上述精神分裂症的表现及时带患者到正规的医院精神科进行检查,早发现早治疗起到的治疗效果越好,拖延时间会加重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期,最终导致精神上的残疾。
本内容由北京回龙观医院 精神研究中心 副主任医师 杨贵刚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大多数得了阴疯病的都是脑子受了刺激才有的。
多年前我们村有个老妇人整天疯疯颠颠的,不是脱裤子就是脏话骂人。那还是解放前该妇女还是姑娘时,日本人进村来抓人,姑娘躲避不及被几个日本人糟蹋了。自那后姑娘就疯疯颠颠,也不知什么是羞耻了,在人面前什么事都敢干。解放后姑娘嫁给一个买醋的,生了四男一女都非常能干。就是妇人的病老是看不好,整天在巷子里骂她男人,贼买醋的我把你逗硬了,你不弄我跑到饲养室弄牲口去了。让儿女们都脸上无光。这妇人上世纪七十年代才去世活了六十来岁。
另一个妇女今年才四十
岁,是邻村嫁给我们村一个弟兄几个困难户娶不下媳妇的。这妇人做姑娘时又漂亮又贤惠,和本村一个年青人早早定了婚,这年青小伙家里有钱老爸在外还是个小官,最后小伙仗着老爸的势力在外找了个吃官粮的事,把姑娘玩厌了一脚把姑娘踢走了。自那后姑娘脑子受了刺激,也不知什么是羞什么是耻。病犯了什么丑事都敢做,病好了跟正常人都一样。最后姑娘父母无奈才把姑娘嫁给我们村一个年青人。婚后生了一个女儿,现在还在上大学,申请的是国家资助。直到现在女人还是白天睡觉,晚上夜游,把村里各个地方都夜游个遍,晚上冷不防出了个人把你吓个半,我晚上给别人入殓时就被这女人吓了两次,直吓得我六神无主七魂颠倒。
所以我认为阴疯病就是不知差耻做下不该做的事,大多数都是受了委屈和刺激才得下此病。
我是农民我在农村,我关心我们农民的美好生活。
当做人交往的很正常的一种交流方式。她所能体现出关系好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没有比这更近的关系了。还增加 体育 运动与感情。 ,当然她的渴望程度更多些
没听说过这个病,如果是“*”字,好像和老辈人说的“花痴”差不多。
我见过一个得了“花痴”的,就是单相思导致的精神疾病,村里人那么穷,饭都吃不上,就更不用说花钱给她看这种病了。从我记事开始,印象中她并没有病,二十几岁的年纪,白白净净的,也和其他人一样下地干活,就是不爱说话。
感觉到她有病,是有一次和她前后脚走路,她在前我在后,她突然回头问我:“某某某毕业了吧?”我说我不认识,她又说:“那就是毕业了。”我那时刚上小学,根本没听说过这么一个人。然后她就坐在地上捂着脸哭了,开始声音小,我拉拉她的衣服,告诉她地上都是泥,她也不理我,越哭声音越大,我吓得跑回家来了。
回家跟家里人说,只是告诉我以后离她远点,不用跟她讲话就行了。
还有一次见过她家里人四处找她,后来在一个红薯窖里找到了她,她不肯上来,家里人就跟她说,某某某过几天复员回来,见你身上这么脏,该嫌弃你了,咱们回家洗洗吧。然后她就顺着上来,跟家里人回家了。
再后来她出嫁了,就很少见到了。
再一次见到她,是好多年以后回娘家,旁边人不说都没认出来,浑身脏兮兮的,头发上全是草沫,脸又干吧又脏。她哥和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头儿,在费力把她往车上抬,她不停地踢打他们,嘴里骂骂咧咧的不知说些什么。
回家问家里人,才对她的故事知道个大概。那个某某某是她以前的对象,参军后提干了,就和她吹了,她和家里人去部队找过,为此部队要处分那个男的,那个男的私下找到她,赌咒发誓地说会和她结婚,只是要她签一个证明,说以前两个人没有搞对象,部队不允许搞对象,不然会受处分。她信了,就写了。可想而知,那个男的根本就是骗她的,她就越来越不对劲了。后来结婚了,是给人当后娘,本来以为时间长了,她就能想通,就能好起来,谁知越来越疯了。
也就是农村老百姓说的花痴
很早以前认识一个鲁西南的朋友,他老婆据说就是这种病!据说这个病发作就必须同房,同房过后跟正常人一样。
不知道你问的是不是这种病,希望不会对生活有太多影响!
中医称为郁证和狂证。中医辨证疗法:
一、痰火内扰型中医诊断标准:1、舌质红或绛;2、舌苔黄厚或黄腻;3、脉滑数有力。中医治疗:1、中草药选解郁化痰汤。2、中成药选礞石滚痰丸。3、单方验方选瓜蒂。4、其他疗法有电针、过梁针、挑治、刮痧等。
二、气滞血瘀型中医诊断标准:1、舌质紫或瘀暗;2、少苔,舌下脉曲张瘀血;3、脉涩或弦。中医治疗:1、中草药选新制柴胡汤。2、中成药选血府逐瘀口服液。3、单方验方选地龙。4、其他疗法有电针、拔罐、按摩、推拿、药浴、激光等。本型与偏执型大致相符。
这个题目又把我拉到四十多年前。那时候,我上高中,班上一个女生和男生谈恋爱。现在,高中生谈恋爱,应该很平常吧。在我的高中时代,那可是个不得了的大事。同学们背后议论指点先不说,校方是绝不允许的。可这两个学生爱的热烈,好像是没有什么力量能挡住他们的爱情。先是班主任私下谈话,再是学校开大会点名批评,最后是学校劝
退。终于,在强大的压力下,男生答应校方停止恋爱。女生接受不了残酷的现实,疯了。女生在校园内奔跑着,不停地高喊:学校不让我恋爱,我就要恋爱,我爱某某某。我们那时候,听到恋爱二字都会脸红,谁还敢如此大喊大叫。
最后,学校开除了女生。开除后的女生还来了几次学校,依旧是疯疯癫癫的。
再最后,没有了那个女生的消息。但肯定的是,那个女生今生毁了。
说白了就是精神病,我们这儿不远的地方,有个女阴疯病人,自己叫自己主席,别人叫她她更美了,给别人敬礼,有时候不穿衣服,有时候又打扮的花里胡哨的,听说他儿子考上了一个一本的好大学,那个时候是20年的事情,听老人说是生她的时候难产,缺氧,脑子有了问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