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厌食简介

四缝的定位与主治-四缝可以治疗癫痫吗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疾病分类 4 疾病概述 5 疾病描述 6 症状体征 7 疾病病因 8 病理生理 9 诊断检查 10 治疗方案 11 特别提示 11.1 预防 附: 1 治疗神经性厌食的穴位 1 拼音

shén jīng xìng yàn shí

2 英文参考

anorexia nervosa

hysteric apepsia

3 疾病分类

精神科

4 疾病概述

神经性厌食由精神因素引起的食欲缺乏或进食量显著减少。主要表现在儿童和青年(特别是青年女性)身上。

这些饮食障碍习惯可引起生理性紊乱,使患者在进食时感到不适,并破坏了正常饮食所具有的享受和满足感,这样又加剧了厌食过程。患者会全然不顺事实继续认为自己过胖,这种对体象的歪曲可能由于恐怖心理使其过于扩大她所惧怕的事。患者因营养不良还可能导致闭经、便秘、低血压、心动过缓和贫血。虽然有些患者尽管形容憔翠却表现出很大的活动精力,实际上这是一种强迫性运动行为。

有关儿童神经性厌食的治疗,主要是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和帮助儿童建立愉快的情绪,促进胃肠道腺体的分泌功能和消化功能,增加食物。

有关青年神经性厌食的治疗,包括恢复营养,通常采用行为疗法。

5 疾病描述

指有意节制饮食,导致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的一种进食障碍。据美国报道女性的终生患病率大约为0.5%-1%,90%以上的患病者是青少年女性,男性患者少见。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其他国家。我国的发病率不详,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但提高,物质供应的不断丰富,以及对“瘦为美”标准的追求,使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

6 症状体征

其特征为病人自己故意限制饮食,甚至极端限制饮食,尤其排斥高能量饮食,致使体重降到明显低于正常的标准也仍然认为自己瘦得不够。虽已研究消瘦,病人仍强烈地认为自己太胖,害怕体重增加。为避免发胖常主动采用一些方式注意减轻体重。必须病人常常用胃胀不适,食欲下降等理由来解释其限制饮食的行为。病人常有营养不良,继发性内分泌和代谢紊乱。有的病人可有间歇发作性暴饮暴食。

7 疾病病因

神经性厌食的病因仍在探讨之中。目前的研究认为病因有几个方面。

(1)心理因素:发病前往往有某些生活事件发生,影响人的情绪,出现情绪问题;一些患者存在某些人格弱点,如轻微的强迫性人格、敏感性人格等;患者常常存在体像障碍,透过症状可以看到背后隐藏的家庭问题。

(2)生物学因素:研究表明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高于双卵双生子;神经性厌食的急性期大脑神经递质尤其是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和某些神经肽代谢紊乱;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患者有月经紊乱和体温调节障碍。

(3)社会文化因素:现代社会的审美趋向;追求美的标志是苗条瘦身,一旦这种审美意识转化为某些人可以追求的目标时就容易出现此种问题。

8 病理生理

(1)心理因素:发病前往往有某些生活事件发生,影响人的情绪,出现情绪问题;一些患者存在某些人格弱点,如轻微的强迫性人格、敏感性人格等;患者常常存在体像障碍,透过症状可以看到背后隐藏的家庭问题。

(2)生物学因素:研究表明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高于双卵双生子;神经性厌食的急性期大脑神经递质尤其是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和某些神经肽代谢紊乱;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患者有月经紊乱和体温调节障碍。

(3)社会文化因素:现代社会的审美趋向:追求美的标志是苗条瘦身,一旦这种审美意识转化为某些人可以追求的目标时就容易出现此种问题。

9 诊断检查

诊断依据以临床症状为主。明显的体重减轻,比正常平均体重减轻15%以上,或者Quetelet体重指数(体重千克数/身高米数的平方)为17.5或更低,或在青春期前不能达到所期望的躯体增长标准,并有发育延迟或停止。体重减轻是自己故意造成的,常常采取的方法是过度运动、引吐、导泻等。常有怕胖的超价观念。内分泌紊乱症状,女性表现为闭经,男性表现为兴趣丧失或性功能低下。症状至少持续3个月。

此病可与某些躯体疾病引起的体重减轻相鉴别,躯体疾病的病人很少有怕胖的超价值观念及体像障碍。与抑郁症的区别在于抑郁症的病人没有对体重增加的过分恐惧,单纯改善体重后仍会有抑郁发作。

病程常为慢性迁延性,有周期性缓解和复发,常常有持久存在的营养不良、消瘦,约50%的病人治疗效果较好,表现为体重增加,躯体情况改善及社会适应能力改善,20%的病人时好时坏或其他并发症或心境障碍所致的自杀等。其并发症常见的有焦虑障碍、恐惧症、强迫症、心境障碍、物质滥用等。

10 治疗方案

治疗神经性厌食比较困难,患者往往不认为自己的症状是病,不配合治疗。治疗的一般原则是首先纠正营养不良,同时或稍后开展心理治疗以及辅助的药物治疗。

1、纠正营养不良

首先加强营养,增加体重,恢复身体健康。体重太轻,明显营养不良者,应供给高热量饮食;呕吐、拒事者应给予静脉补充营养及纠正电解质紊乱。同时帮助恢复正常的饮食习惯,帮助患者自我监督并遵守治疗计划。

2、心理治疗

此类患者大部分存在着对进食、体重和躯体形象的曲解认识目前,以及家庭、人际关系、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通常采用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方法。认知治疗是改变不良认知,尤其是消除过分怕胖的观念,学会运用现实检测的方法加以改变。行为治疗是矫正不良进食行为,常采用系统脱敏疗法、标记奖励疗法等。家庭治疗主要是调整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以解除其不良投射。生物反馈疗法作为一种心理生理的自我调节技术可结合放松训练调整生理活动、保持情绪稳定。

3、药物治疗

针对某些患者存在抑郁情绪、强迫观念等症状对症治疗。抗抑郁药物应用较多,常用的有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及三环类抗抑郁药。其他药物如抗精神病药、锂盐、H1受体拮抗剂、抗癫痫药等也可对症使用。

11 特别提示

神经性厌食症多来自于社会地位偏高或经济较富裕的家庭;城市人群的患病率高于农村人群;在城市中,私立学校的女生患病率高于普通学校。

11.1 预防

慢性的精神 *** 及过度紧张的学习负担是青少年发生本病的主要因素,以身材苗条为美,而有意节食者,仅占少数(13%)。因此解除慢性 *** 和负担过重的学习是预防或减少发病的主要措施。

(1)情绪预防:本病青春期女性发病较多,表明这一时期性格的不稳定,易受外界 *** ,或家中不睦,父母之间的矛盾,家中亲友重病或亡者,或在学校学习成绩意外的受挫折者等等,均易发生本病,因此保持精神的乐观、心胸开阔是至关重要的。

(2)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使脑力劳动与适当的体质锻炼、体力劳动相结合、适当安排娱乐活动与休息,可以防止因过分劳累引起下丘脑功能的紊乱。

(3)进行正确人体美的教育,少数病例对进食与肥胖体重具有顽固的偏见与病态心理,以致出现强烈的恐惧变胖而节制饮食,保持所谓体形的“美”,因此对正确的健康的“美”的教育,也是不可少的。

治疗神经性厌食的穴位 四中缝

解除肠管痉挛,并且有调节肝脏分泌胆汁的作用。治疗厌食症:针刺四缝能明显提高厌食症患儿的血清瘦素水平,...

四缝

解除肠管痉挛,并且有调节肝脏分泌胆汁的作用。治疗厌食症:针刺四缝能明显提高厌食症患儿的血清瘦素水平,...

三里

,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噎膈,小儿厌食,辅助胃镜检查,腹痛,腹胀,肠鸣,肠痈,肠炎,...

鬼邪

,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噎膈,小儿厌食,辅助胃镜检查,腹痛,腹胀,肠鸣,肠痈,肠炎,...

下陵

治疗46种疾病的单穴针灸秘诀

1.急性咽痛 其症恶寒发热、咽干、疼痛继而肿胀,甚至咽不下饭,呼吸困难。 针:三棱针急刺少商出血数滴,既能止痛又退烧,能起到「 ”立竿见影”的效果。 2.暴发火眼 主要症状为结膜充血、眼球微痛,有异物感、怕光、流泪、分泌物增多。 针:患侧耳尖放血。 或太阳穴放血。 或内迎香放血。根据病情轻重,灵活应用。 3.偏头痛 本病特征多数为左侧头部发生剧烈疼痛,数日或数月反复发作,有时恶心呕吐、目(眼)流泪、影响视力等。 针:一针两穴,丝竹空透率谷,留针30分钟,即可治愈。 4.落枕 其症颈项强直,酸楚疼痛,左右不能回顾。 针:绝骨,用「 ”龙虎交战”手法,针感可以窜至颈项,效较显著。如治疗不及时成为慢性者,效不佳。 5.漏肩风 肩背部疼痛,有压重感及发冷感,不能高举及外展。痛得严重时彻夜不眠。 急性针刺条口,慢性针刺膏肓。 6.胸胁痛 本症多为发作性刺痛或剧痛。咳嗽及呼吸时疼痛加重。 针:丘墟透照海。 7.心绞痛 主要症状是心窝部突然发作,收缩性剧痛,如灼、如刺、如钻,甚至有时痛从前臂尺侧窜到腹部或小指。大发作时胸内闷塞,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出虚汗,脉搏不整。临床上多数病人巨阙穴处有压痛,阴郄穴处有条索。如紫宫处有压痛,乃心脉梗之症。 针:内关(双穴)重补。或针极泉。不效加膻中、然谷。 8.胆道蛔虫(中医称蛔结痧) 主要有吐蚴或便蚴史,剧烈绞痛、恶心、呕吐,脉象乍大乍小,面色忽红忽白。无手术指征。 针:至阳一穴即可。 9.急性腰疼(包括风寒和外感) 其症腰部疼痛,动转困难,不能弯腰,不能后仰及翻身。 针:委中,缓刺放血。血色由深变浅即止。疗效往往都很突出,或刺养老。 10.腿股风(坐骨神经痛) 从臀部、大腿之后外侧至膝关节附近疼痛,直立时痛更甚,抬腿时痛亦加重。 针:环跳重 *** ,不留针。如慢性可刺气冲,确能助气血之运行,起到镇痛之作用,昆仑更佳。 有人认为针灸只能止痛治点急,这种认识非常片面,事实可以驳倒这种错误论点。例如: 11.慢性关节炎 膝关节疼痛,屈伸困难,气候变化时加重,有时肿胀及关节作响。 针:阳关透曲泉或阳陵泉透阴陵泉,一针即有效,如效果不显著,可刺风府,搜一身之风即可取效。 12.网球肘 针冲阳。 13.阳痿 *** 柔靡不能勃起,或 *** 顷刻泄精。常伴有腰酸、头晕、耳鸣、健忘、脉细弱,有两组处方: (1)双环跳:针尖斜下内下方,使针感窜至小腹或阴束。 (2)双大赫:针感直达 *** 。 14.输尿管结石 中封。 15.胃肠炎 尺泽、委中。 16.失语 哑门、通里。 17.聋症 听宫、翳风、中渚。 18.高血压 曲池。 针灸对传染病也有奇效。例如: 19.痢疾 为外感病,有传染性,其症酸痛下痢赤白,有黏液,恶寒发热,里急后重,天枢处有压痛。 针:曲池穴,有消炎止痢作用。 20.疟疾 主要症状为寒热往来,发有定时,至汗出后而热退身凉,有一日一发或间日一发的,还有三日一发的。 针:以三棱针在大椎处点刺数下,拔一火罐于其上,吸出恶血,疗效甚佳。久疟灸脾俞。 针灸对神经、精神方面的疾患疗效更为满意,比一般镇静药的优点为多。例如: 21.癫痫 其症陡然跌仆,不省人事,抽搐,口吐白沫,目斜视,发作后移时而起。 针:长强周围(前后左右)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或针刺大椎、腰奇,均有抑制发作的功能。 22.癔症 本病起于诸般精神功能障碍,故其症发作千差万别,发病前多有精神不快。 针:双内关同时进针,行强 *** ,可起到通心开窍之作用,必要时人中可刺。 针灸在临床上还有止血作用,在紧急药品供应不上,特别是在战争年代里,就更有意义,大家应积累一些这方面的经验,以备急需。例如: 23.鼻衄 鼻内出血,通常为一侧鼻孔出血,也有两侧多量出血,常引起头疼、眩晕、耳鸣、面色苍白、肢体倦怠等。 针:上星穴,需 *** ,或刺少商出血。 24.鼻炎 针飞扬。 25.脑溢血(属于中风闭证者) 中风是一种发病急骤,并很严重的疾患,凡患此病,就有九一生的危险。其症猝然仆倒,不省人事,痰盛,牙关紧闭,面色潮红、脉弦硬。 针:①四神聪放血,平肝息风。②十二井穴放血,通经开窍,止血。脱证:灸关元。 26.先兆中风 四神聪、合谷、太冲。 针灸除治疗内科病以外,还能治疗皮外科方面的疾患,而且疗效也很满意。 27.乳痈 其症 *** 红肿,热痛。 针:足临泣,针尖向上刺, *** 量加大,使针感沿经向上窜至肋部。 28.瘰疬 多生于颈下或腋下,小如粟,大如核桃,肿胀疼痛,破溃后经年累月难以收口,渐至骨蒸潮热,形体消瘦。 针:曲池透臂臑或火针点刺局部。 29.湿疹 急性局部红斑,发生水疱,以后则成红痂,周围糜烂,瘙痒,多发于乳、面、肘、手足等部。 针:曲池。用烧山火疗法。 30.痤疮 背部痣点。 31.发际疟 大椎放血。 32.肠痈 本症初发,突然腹痛,恶心、呕吐、恶寒、便秘或下痢,其痈初期多漫及全腹,但不久即固定于右下腹,右腿不能伸直,麦氏点出现压痛。 针:阑尾点。足三里和上巨虚之间的向外处,重 *** 。 33. *** 瘙痒 会阴及 *** 剧烈瘙痒。 针:公孙。 34.痔 阳溪、后溪。 35.肛裂 孔最。 36.牛皮癣 委中放血,坚持治疗有效。 37.鹅掌风 手掌皮肤发硬、发干、刺痒、脱皮。 针:劳宫。 38.发际疮 多于项后,形如黍豆,痛时如锥如燎,痒时坐卧不宁,顶生白头,破后流水,此起彼伏,俗名「 ”气不忿”。 针:大椎放血或委中放血,以泄太阳经湿热。 39.串腰龙 水疱累累珠形,大小不等,灼热疼痛。 针:龙眼点刺出血。 有人污蔑针灸是精神作用,小儿科有许多疾病适宜用针灸治疗,用事实驳斥了说针灸是暗示作用的人。因为小儿思想尚未开展,还没有思维能力。但针灸疗效很突出,例如: 40.小儿腹泻 乳食不节,下痢不止,有时腹痛,不欲饮食。 针:曲池、足三里,或刺会阳。 41.小儿疳积 体瘦、腹胀大、毛发焦落,不欲食,大便异常秽臭,小便混浊,潮热,哭时涕泪皆少。 针:四缝。挤出少量黏液或血液。 42.阴痒 阴门初感灼热,次即瘙痒难堪,重时影响睡眠。 针:蠡沟。 43.崩漏 隐白。 44.缺奶 少泽,回乳,光明。 45.子宫肌瘤 灸痞根。 46.断奶 因某种原因,乳儿不需哺母亲的乳汁,两 *** 胀大,乳汁流溢。 针:光明。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少商放血左手还是右手

放血疗法治疗疾病比较广泛,小到感冒发烧,头痛脑热,大到急病重症都可以用放血治疗,常常使用放血治疗会起到峰回路转的功效。起源本疗法的产生可追溯至远古的石器时代。其时,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发现用锐利的石块——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疗某些疾病。砭刺的工具随着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金属针,以后又根据医疗实践的需要,出现了专门用来作放血治疗的“锋针”。本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如“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并明确地提出刺络放血可以治疗癫狂、头痛、暴喑、热喘、衄血等病证.相传扁鹊在百会穴放血治愈虢太子“尸厥”,华佗用针刺放血治疗曹操的“头风症”。唐宋时期,本疗法已成为中医大法之一。《新唐书》记载:唐代御医用头顶放血法,治愈了唐高宗的“头眩不能视症”。宋代已将该法编入针灸歌诀“玉龙赋”。金元时期,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的针灸医案,几乎全是针刺放血取效,并认为针刺放血,攻邪最捷。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为流行,针具发展也很快,三棱针已分为粗、细两种,更适合临床应用。杨继洲《针灸大成》较详细地记载了针刺放血的病案;叶天士用本疗法治愈喉科疾病;赵学敏和吴尚先收集了许多放血疗法编入《串雅外编》、《理瀹骈文》中。近代,尤其在民间仍广泛地应用放血疗法。其价值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放血治疗各类疾病问我放血最多的,当属于一些瘀症和痤疮,皮肤病之类的治疗,今天我在此系统的说一下放血治疗。·使用病例一些瘀症和寒症,痹者,萎症,腰病,坐骨神经痛、头痛、眼痛、血栓,青少年痤疮,银屑病,湿疹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疗,我在临床治疗多例病人,这种方法疗效可靠,效果好。·治疗方法1、放血的部位:头痛取穴大椎和太阳。大椎用三棱针点刺3-5针,上罐,大约出血5-10毫升。太阳穴放血,点刺2-3针,上罐,出血大约2-5毫升。耳尖,点刺,挤出5-10滴血液。这种放血适合头痛,眼病,感冒发烧。详细放血治疗案例,本博客有这样的文章。2、小儿咽痛,可以放血少商和商阳。捏住指尖,快速点刺,挤出血液5滴左右。可以适用于发烧,咽痛。3、腰病治疗放血取穴:委中,主要看血络,在血络上点刺,点刺后上罐,多者出血50毫升左右。腰阳关,点刺3-5下,上罐出血约10-20毫升。适合腰病和坐骨神经痛。4、一些瘀症和寒症,痹者,萎症,血栓,青少年痤疮,银屑病,湿疹等这些疾病,要在多处放血,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一般放血后,看其效果,有的一次见效,就不用第二次或第三次,有的一次放血量很大,那么就要等10天或15天进行第二次,放血,如果出血量不大,那么就可以三天 或一周放血一次,放血一定要看病人的好转情况而决定间隔放血的天数。放血的部位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主要部位,这是我的临床经验,一般我认为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把这个部位打通了,所有的疾病都会相应的减轻症状。取穴:大椎,大抒(双侧),肺俞(双侧),心俞(双侧),肝俞(双侧),胃俞(双侧),肾俞(双侧)加耳尖部位,放血方法同上,如果有皮肤类疾病要加上曲泽和血海。方法:分别在大椎和大抒(双侧),肺俞(双侧),心俞(双侧),肝俞(双侧),胃俞(双侧),肾俞(双侧) 穴位上点刺3-5针,然后上罐,拔罐拔到没有鲜血流出为度,在这个拔罐期间,要多上几次罐,观察出血量。我一般拔到三次的时候,就不会再有新鲜的血液流出来。在点刺的过程中,如果病人方便治疗,可以少选几个部位,分期分批的治疗,免得一次上针太多,病人承受不了,如果治疗不方便,就要尽量一次治疗,免得别人跑来跑去的,耽误时间。·注意事项有的病人问,几天放血一次好,那么这还是要看出血量,出血量大在100毫升左右,可以10-15天一次。小于50毫升,可以一周一次,小于30毫升,可以3-5天一次。如果是家人帮助操作,方便治疗,可以分期分批治疗。还有另一说法就是放血疗法是中医早已淘汰了的治疗疾病的方法,从物理医学角度出发来思考,放血疗法最多也就是对高血压、血液粘稠过高有一些帮助,而且一些游医重新把放血疗法拿来治疗疾病,不乏有利益之嫌。常用穴位及功效太阳:主治头痛,眼红肿;上星:主治头痛,目痛,鼻衄,热病;水沟:主治癫痫,小儿惊风,中风昏迷,中暑,口眼歪钭,牙关紧闭,急性腰扭伤;龈交:主治齿龈肿痛; 内地仓:主治面瘫;金津、玉液:主治口疮,舌肿,呕吐;十宣:主治昏迷,癫痫,癔病,乳娥,小儿惊风,中暑;四缝:主治小儿疳疾,百日咳; 八邪:主治烦热,目痛,毒蛇咬伤手指肿痛;曲泽:主治烦热,胃痛,呕吐;少商:主治急性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肿大,鼻衄,发热,昏迷;商阳:主治急性咽喉肿痛,齿痛,手指麻木,昏迷;委中:主治腹痛,吐泻,腰痛(急性腰扭伤疗效好),丹毒; 八风:主治脚气,趾痛,毒蛇咬伤足跗肿痛。治疗病症1、放血的部位:头痛取穴大椎和太阳。大椎用三棱针点刺3-5针,上罐,大约出血5-10毫升。太阳穴放血,点刺2-3针,上罐,出血大约2-5毫升。耳尖,点刺,挤出5-10滴血放血疗法液。这种放血适合头痛,眼病,感冒发烧。2、小儿咽痛,可以放血少商和商阳。捏住指尖,快速点刺,挤出血液5滴左右。可以适用于发烧,咽痛。3、腰病治疗放血取穴:委中,主要看血络,在血络上点刺,点刺后上罐,多者出血50毫升左右。腰阳关,点刺3-5下,上罐出血约10-20毫升。适合腰病和坐骨神经痛。4、一些瘀症和寒症,痹者,萎症,血栓,青少年痤疮,银屑病,湿疹等这些疾病,要在多处放血,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一般放血后,看其效果,有的一次见效,就不用第二次或第三次,有的一次放血量很大,那么就要等10天或15天进行第二次,放血,如果出血量不大,那么就可以三天 或一周放血一次,放血一定要看病人的好转情况而决定间隔放血的天数。取穴:大椎,大抒(双侧),肺俞(双侧),心俞(双侧),肝俞(双侧),胃俞(双侧),肾俞(双侧)加耳尖部位,放血方法同上,如果有皮肤类疾病要加上曲泽和血海。操作方法:分别在大椎和大抒(双侧),肺俞(双侧),心俞(双侧),肝俞(双侧),胃俞(双侧),肾俞(双侧) 穴位上点刺3-5针,然后上罐,拔罐拔到没有鲜血流出为度,在这个拔罐期间,要多上几次罐,观察出血量。一般拔到三次的时候,就不会再有新鲜的血液流出来。在点刺的过程中,如果病人方便治疗,可以少选几个部位,分期分批的治疗,免得一次上针太多,病人承受不了,如果治疗不方便,就要尽量一次治疗,免得别人跑来跑去的,耽误时间。放血方法·刺络法该法又分点刺、挑刺、丛刺三种刺法。点刺有速刺(对准放血处,迅速刺入1.5~3毫米,然后迅速退出,放出少量血液或粘液。该法运用较多,大多数部位都宜采用)、缓刺(缓慢的刺入静脉1~2毫米,缓慢地退出,放出少量血液,适用于腘窝、肘窝、头面部放血)之分;挑刺是针刺入皮肤或静脉后,随即针身倾斜,挑破皮肤或静脉放出血液或粘液,适用于胸、背、耳背静脉等处的放血;丛刺是用集束针在一定的部位作叩刺,刺数多、刺入浅,以有血珠渗出为度,适用于扭挫伤、脱发、皮肤病等。同时还经常配合拔罐疗法。点刺法先在针刺部位上下推按,使郁血积聚。右手拇、食两指持针柄,中指紧靠针身下端,留出1~2分针尖,对准已消毒的穴位迅速刺入1~2分,立即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数滴(对重症患者有时可出血十数滴,血由黑紫变红为止),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针刺曲泽、委中穴,在孔穴周围上下推按之后,可先在孔穴近心端扎紧止血带或布带,这样静脉暴露的更明显,更容易出血,刺出血后,再将止血带放松)。散刺法又称围刺法,是在病灶周围点刺出血,主要用于丹毒、痈疮。挑刺法以左手按压施术部位的两侧,使皮肤固定,右手持针,将腧穴或反应点的表皮挑破出血(如治疗红丝疔,应在红丝近心端尽头处以及红丝之上寸寸挑刺出血)。有时需挑破部分纤维组织,然后局部消毒,覆盖敷料。常用于目赤肿痛、痔疮等证的治疗。·划割法多采用小眉刀等刀具,持刀法以操作方便为宜,使刀身与划割部位大致垂直,然后进刀划割。适用于口腔内膜、耳背静脉等处的放血。针具的选择1.三棱针:由不锈钢制成,分为粗细两种,针尖部有三面三棱,十分锋利.粗针长7~10厘米,针柄直径2毫米,适用于四肢、躯干部位放血。细针长5~7厘米,针柄直径1毫米,适用于头面部及手足部放血。2.小眉刀:长7~10厘米,刀刃长1厘米,十分锋利。功效及作用·退热作用中医认为发热主要有两种,一为阳盛发热,一为阴虚发热。放血的退热作用,则适用于前一种。因为阳气盛必然会血盛,放血可以减少血盛,从而减少了血脉中的邪热,使机体的气血趋于正常。·止痛作用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意思是内有疼痛症状的疾病,在其经脉中必有闭塞不通的地方。放血疗法可以直接带出经脉中的瘀滞的病邪,调整闭塞的壅阻的局面,经脉畅通了,疼痛立时可止。临床许多急,例如咽喉痛及偏头痛等,应用放血疗法,能迅速收到很好的效果。·解毒作用中医所说的解毒作用,是指机体在病理的状况下,由于自身机能障碍不能抵抗毒邪而出现的证候,如因毒火亢盛而致的“红丝疔”,以及毒邪浸*而生的疮疡痈疽。放血不仅能使侵及机体的毒邪随血排出,而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血调气”的作用,使人体机能恢复正常,以抑制病邪扩展与再生。·泻火作用中医认为,火热内扰,可致多种病证,常表现为心烦不安、口舌生疮、肢体疼痛肿胀、急躁易怒,甚至发热、神昏、谵语等症状。放血疗法可以直接使火热之邪随血而泻,适用于多种热证。·消肿作用肿痛多由于气滞血涩,使经络瘀滞而造成的。放血能直接排除局部经脉中瘀滞的气血与病邪,促使经脉畅通无阻,从而达到消肿的目的。·止痒作用痒是风邪存在于血脉之中的表现,故此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原则。放血就是理血调气,使血脉流畅迫而风邪无所留存,达到祛风止痒的作用。·缓解麻木作用气虚不能帅血达于四末,或者血虚失于濡养,则往往出现麻木的症状。用毫针点刺患侧肢体的穴位,使其出少量血,治疗麻木之症,是以血行气至的理论为指导的,效果较好。·镇吐作用急性呕吐多属胃热炽盛或肝气横逆犯胃或食滞停留,放血能泻热平肝逆,并有疏导肠胃积滞下行的作用,故能镇吐止呕。·止泻作用放血治疗泄泻的范围,一般是指肠胃积滞化热而成的热泻,或者感触流行时疫,造成清浊不分的泄泻等。其机制是泻火降热而达到升清降浊的作用。·急救作用所谓急救作用,是指卒然昏倒,惊厥不省人事的闭证而言。放血能改善血液循环的状况,是一种很好的有效的抢救方法。针刺放血分类·缓刺适用于静脉放血。如曲泽、委中、太阳等穴,先用橡皮带在应刺的位上束扎,术者用右手持三棱针对准穴位或静脉胬起处,徐徐刺入0.5~1分,然后将针缓缓退出,待黑色血出尽变为红赤色,可将橡皮带解开,用消毒棉球揉按针孔片刻。·速刺适用于咽痛、目赤肿痛、中暑、中风等病症。咽痛刺少商;中暑刺十宣;中风刺十二井等穴。刺时先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紧应刺的穴位。右手持三棱针或毫针迅速刺入0。5~1分,立即退针,然后用手挤压局部,使之出血。·挑刺这种刺法适用于手、胸、背部或头面及肌肉浅薄的穴位。针刺时对准局部红疹点,用左手将红疹点周围肌肉捏起来,右手持三棱针横挑出血。·围刺适用于痈肿、痹症、瘟毒等症。围绕红肿处周围用三棱针点刺几针或几十针,然后用两手轻轻挤压或者用火罐吸拔,使恶血出尽,以消肿痛。·密刺适用于皮肤病,如顽癣等。刺时用梅花针扣打患处,使局部微微出血。禁忌症1.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以及晕血者,血管瘤患者,一般禁止用本疗法。2.贫血、低血压、孕期和过饥过饱、醉酒、过度疲劳者,不宜使用本疗法。注意事项1.首先给患者作好解释工作,消除不必要的顾虑。2.放血针具必须严格消毒,防止感染。3.针刺放血时应注意进针不宜过深,创口不宜过大,以免损伤其他组织。划割血管时,宜划破即可,切不可割断血管。4. 一般放血量为5滴左右,宜1日或2日1次;放血量大者,1周放血不超过2次。1~3次为一疗程。如出血不易停止,要采取压迫止血。5. 如本疗法仅为对症急救应用,待病情缓解后,要全面检查,再进行治疗。切不可滥用放血疗法。按语本疗法通过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为医家临床所习用,疗效也有所提高,特别对于某些急病重症更有抢救及时,收效迅速,无副作用的特点。本疗法根据经络学说和针刺原理,用针具刺破特定部位或穴位放血,以疏通经脉,调气理血,促邪外出。临床证明,本疗法有镇定、止痛、泻热、消肿、急救、解毒、化瘀等功效。针刺放血疗法在现代中医治疗的一个临床常用方法。西方的放血疗法不同于传统中医中药的放血疗法,西方也曾经一度流行放血疗法,有部分相似之处一个滥用的例子是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他是一位放血疗法的狂热信奉者,并且多次为他的佣人施行过放血疗法。1799年12月14日华盛顿生病,发烧之外还有呼吸困难。他的管家和医生在一天之内先后分四次给他放血,总共放掉了125盎司左右的血,合3.5升左右,这个血量大约是成人总血量的一半。当天晚上华盛顿就逝世了。据后人研究华盛顿患的不过是普通的喉与气管的感染,要不是放血过多,是不至于送命的。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今天放血疗法已经没有人再使用了。即使对“三高”有暂时疗效也不采用了。因为现代医学发展了一整套完善的检测血压、血糖与血脂的简单而又方便的方法。对经过科学检测已经知道患了“三高”的人,也已经有一套更为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到了20世纪,放血疗法在西方已经逐渐被淘汰了。首先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是源自古希腊的医圣希波克拉底和伽林,说人的生命依赖四种体液,血,粘液,黑胆汁和黄胆汁,这四种体液对应空气,水,土和火,和中国的“金木水火土”接近,多了个“气”少了“金木”。古希腊人认为血在四种体液中是占主导地位的,伽林大夫认为血是人体产生的,经常“过剩”,正如中医里滋阴派讲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一样,中医滋阴,古西医于是就放血。伽林还和把人体皮下的动静脉血管和身体各个内脏器管联系起来,所谓“相表里”,得不同的病,就在“相表里”的血管上开口子放血,例如放右臂静脉的血治疗肝病,放左臂静脉的血治疗脾脏的病。一直到中世纪,放血的实施者都是教堂的僧侣,直到1163年教皇亚历山大三世才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民间,具体的讲是交给了理发师,现在理发馆的招牌,就是旋转的红蓝白的筒子,红色是动脉血,蓝色就是静脉血。理发师们发展了一整套的放血操作规程和工具,切割血管的刀片叫“柳叶刀”,英国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就是来自放血用的刀片。在欧洲非常流行的放血疗法随着殖民者传到了美洲大陆,美国著名的大夫本杰明.瑞师(Benjamin Rush)就是放血疗法的推广着和实践者,本大夫是在美国独立宣言上签字的唯一的一位大夫,14岁就从普林斯顿大学的前身新泽西学院大学毕业,以后创建了美国医学教育体系,当时美国大夫的四分之三都是他的学生,被誉为“宾夕法尼亚的希波克拉底”。1794年到1797年费城流行黄热病,本大夫大量采用放血疗法治疗这些患“热病”的病人,每天能给超过100个病人放血,他诊所的后院成了血海,血里滋生的苍蝇象“云雾”一样密集。这个时候一位好事的英国记者出现了,他就是William Cobbett。这位记者翻阅了费城那几年的亡报告,发现被本大夫治过的病人亡率明显高于别的病人,于是发表文章说本大夫和他的学生们为人类人口的减少作出了突出贡献。本大夫一怒之下,于1797年在费城起诉了这位英国“诽谤者”,官司的成败是显而易见的,一方是费城的英雄,著名的大夫,一方是诽谤费城声誉的外国人,法庭宣判本大夫获胜,罚这位Cobbett记者5000美元,这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法庭的宣判相当于从法律角度声明放血疗法是有效的。但几乎就在法庭宣判的同时,美国的开国总统华盛顿病了,生病那天是1799年12月13日,是个星期五,Friday the 13th,西方迷信是个“百事不宜”的倒霉日子。到14日,几位本大夫的学生,给华盛顿放掉了近2500毫升血,就是人体血容量的一半,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华盛顿于失血性休克。